网友沃克特尔说:
中国的“龙文化”、“龙图腾”历史非常悠久。整个《易经》充满万物类象、万物类比的类比思维逻辑。首先说《乾》卦,乾卦的构成是天天乾,《易经》八个“经卦”(乾、卦、震、巽、坎、离、艮、兑)之中,乾为天,为父,为君,为金,为玉,为龙,为马,为首都,为府门,为最高大建筑,等等。乾,是干的繁体字,通“干”,乾的基本含义是强、健、高、大、坚、硬,在八卦方位上代表西北,在五行上属金。为什么一个“乾卦”又是这、又是哪呢?原因就是《易经》中的思维,它是一个万物类象、万物类比的系统思维。《易经》八个“经卦”系统,是最基本的类比系统,在自然大系统中,“乾为天”,在国家系统中“乾为君,为帝,为皇帝,为国君”,在家庭系统中“乾为父亲”,在人物年龄系统中“乾为最年长的男人,为祖父,为爷爷、太爷爷,为老男人”,在金属系统中为“金子”、在石头系统中为“玉石”,在动物系统中为“马”,在所有生物系统中“乾为龙”,在所有城市系统中“乾为首都、首府、都城”,在建筑系统中为“最高大的建筑”。所以,《易经》的乾卦就是一个龙,《易经》“乾卦”的六爻,说的就是一个龙所处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位置,或者说是不同的时空段。也可以理解为,“乾卦”中的初九、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6个阳爻分别是6条龙,是6条处于不同年龄、时间、地位阶段的6条龙。古人又常将“君子”比作“龙”、将优异的男人比作“龙”,如龙凤之姿、日月之表。所以,《易经》乾卦中的乾、龙,又可以当作“国君”、或“君子”,那么,乾卦六爻又可以分别代表“国君”成长的六个阶段,或是“君子”人生成长的六个阶段。易经中,“潜龙勿用”是乾卦的“初九爻”,“初九,潜龙勿用”,意指处于初期、早期的潜藏、潜伏、潜水阶级的“小龙”,不会、不用、不要发挥什么作用,“潜”就是潜藏、潜伏的意思,“勿”就是“不,不用、不要、不会、不能”。“龙”,直接理解就是“龙”这种动物,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确理解“潜龙勿用”这句话,必须将之置于《易经》大系统之中的《乾卦》子系统当中,《易经》共64卦,其中任意一个卦都是《易经》大系统当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乾卦》这个子系统之中,共有6爻,它们分别是“初九爻”、“九二爻”、“九三爻”、“九四爻”、“九五爻”和“上九爻”,(“爻”的基本含义是变,是变化的一单元,这个单元可以是时间、空间、阶段、位置、地位)。所以,“初九,潜龙勿用”,指的是处于初始阶段的小龙,是不起什么作用的。“小龙,为什么要勿用?”,婴儿状态的龙能起什么作用呢?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同时,“潜龙勿用”,通常也指我们人,在婴幼儿状态至受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的人们,他是社会的消耗者、纯消费者,是受家庭、受社会保护的人,他不能创造什么价值,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人,也可以说是“潜龙勿用”。
网友道法自然ID说:
潜龙勿用在易经中的理解就是,发展势头还很弱,不利于出世。潜就潜伏的意思,在时机还不成熟,时势还不是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就不要轻率出山,也可以理解为自己的修为还不到,还要继续修练,提升自己,等待时机成熟。龙是指神秘具备变化无穷,有非凡能量的生物,潜龙勿用也就是叫人待时而动,虽然你很有才华,有能力,有智慧,但时不到,选择有误,也不可能有大作为。
网友悠闲的西瓜刀说:
是“潜龙,勿用”。这样段句。易经是一部古代讲古人对自然现象认知的书,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受限于古人的认知,易经的知识相当浅显。“初九:潜龙,勿用”,出自乾卦,乾是天的意思,这一卦讲的是古人的天文知识。天文就是星象,中国古代把天空分成四个区域,也就是四象。龙代表东方的星空群。初九是时间,潜龙的意思是这片星星还在地平线下,“勿”是古代一种器具,是用来召集居民的旗子一类的东西。稍微有一点天文知识的都应该知道,初九是冬季时节,这个时候东宫龙还没出现在地平线上,该时间应该用“勿”召集人,进行祭祀。结合后面的卦象,可以知道祭祀的内容很可能是农事。
网友修非先生说:
潜者,隐也!龙者,能也!勿者,否也!用者,现也!有些才能需要隐藏起来,不被他人察觉!
网友蓝艳12说:
我还不知道的[害羞][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