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眼龙”夏侯惇为什么能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到底有多厉害?(夏侯惇打的过赵云吗)

原创 野人  2023-07-02 18:30  阅读 14 次

网友小小嬴政说:

夏侯惇是个很勇猛的人,在十四岁的时候,别人侮辱他的师父,他就将那个人杀了,是个快意恩仇的主儿,一言不合就杀人,足见其性格的刚烈彪悍。但是,奇怪的是,犯下罪行的夏侯惇并没有被追究责任,看来当时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已经相当严重,法纪荡然无存了,此事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夏侯惇在曹操矫诏,会聚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加入了曹操的队伍,成为曹操早期的战将之一。夏侯惇的勇武是没说的,在两军阵前那是敢于死打硬拼的,在曹操手下很快崭露头角,屯兵白马,任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后来,陶谦为了讨好曹操,派张闿护送曹操父亲一家,结果半路上张闿杀了曹操父亲一家,抢了财物落草为寇去了。曹操大怒,并借机讨伐陶谦,其实是想夺取徐州这个战略要地,夏侯惇受命留守濮阳,结果吕布进攻曹操家眷所在的鄄城,夏侯惇立即驰援鄄城,与吕布交战,随后被吕布奇袭攻破了濮阳,缴获了夏侯惇的一些军需物资。吕布派人假装投降劫持了夏侯惇,索要贵重财物,夏侯惇手下的韩浩指挥军队,包围了夏侯惇的大营,并且向吕布宣布按照律法不会考虑人质安全,而且还做出进攻的准备,劫持者害怕了,于是释放了夏侯惇,可见夏侯惇真是不怕死的人。后来夏侯惇和程昱、荀彧力保三城的时候,和吕布手下大将高顺交战。高顺也是一员猛将,和夏侯惇交战是全无惧色,双方斗到激烈处,高顺败走,这时候形势一片大好,夏侯惇就忘乎所以了,纵马追赶,高顺命在须臾。结果高顺的战友曹性暗中早就瞄准了夏侯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的左眼,夏侯惇剧痛钻心,但是他毫不畏惧,一把抓住箭杆就拔出来了,没想到把眼球也带出来了。夏侯惇大喝一声:“父精母血,不可丢弃”,然后像吃烤串一样把眼球吃掉了。这个场景太可怕了,在场的两军将士没有不心惊的。夏侯惇还不罢休,纵马冲向暗箭伤他的曹性,一枪就把曹性的面门扎透了。从此以后,夏侯惇就成了独眼夏侯了,夏侯惇是个很爱面子的人,每次看镜子看到自己的盲目就会把镜子推到地上,他很反感别人叫他盲夏侯。受到这次重创以后,夏侯惇的战斗力下降严重,基本上不能像以往那样勇猛冲杀了,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夏侯惇两次打败虎将赵云。这又是为什么呢?赵云被刘备称为一身都是胆,由此产生了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在武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吕布,“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二赵说的就是第二的赵云。长坂坡前,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当时曹操下令不得暗箭伤人,否则赵云很可能也会遭遇暗算。赵云和夏侯惇正好相反,夏侯惇是被暗箭所伤,赵云因为有曹操将令才没有被暗箭所伤。他俩相遇是刘备在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在新野县招兵买马,练兵整军,让夏侯惇十分不安,于是向曹操建议先下手为强,于是在曹操的指令下统兵十万出征新野。诸葛亮的到这个消息,不慌不忙的开始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把赵云从樊城调回,安排赵云去迎战夏侯惇,但是有要求只许输、不许赢。赵云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和夏侯惇交手,为了吸引夏侯惇进入埋伏圈赵云两次败退,这并不是说赵云打不过夏侯惇,而是要达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将夏侯惇引入包围圈予以消灭,所以赵云这才两次败给夏侯惇,赵云的败是为了全局的胜。总之,夏侯惇不光勇武还爱学习,在行军打仗之余,经常请老师到军营里教学,他自己亲自迎接,对老师执礼甚恭。后来的夏侯惇更偏重战役指挥而不再冲锋陷阵了。

网友魁哥说历史说:

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人见人爱,武功高强,曾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他一生斩杀二十多员将领,人称“敌将收割机”。然而,“常胜将军”赵云,却败给了“独眼龙”夏侯惇,还是两次败给了他。你能想象得到吗?那么夏侯惇的武功到底有多厉害,为何两次打败赵云?夏侯惇的武功夏侯惇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敢杀敢拼的武将。他在眼睛没有受伤之前,武功虽然比不上超一流武将(典韦、许褚),也比一般的一流武将(张郃、夏侯渊)厉害。如夏侯惇曾数合刺徐荣于马下,给曹操报了仇,又如四十回合打败高顺。夏侯惇还勇斗吕布,虽然被打败了,他的勇气可嘉。然而,夏侯惇在一只眼睛被曹性射瞎后,武功直线下降,成为一名普通的一流武将。此后,夏侯惇再遇到温侯吕布,不是拔腿而逃,就是参与六将围攻。他和关羽还有两次战斗,第一次是十余合诈败,将其引出城,引到土山之上,第二次是黄河渡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夏侯惇追上来,为自己的手下部将秦琪讨个公道。两人战不十合,被曹操派来的使者拦住,后来又动手时,夏侯惇指挥手下两百人,包围关羽,准备群殴,以多取胜。此时的夏侯惇,没有勇气,没有信心和关羽公平决一死战。然而,一只眼睛瞎了之后的夏侯惇,还两次“打败”了赵云。众所周知,赵云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吕布和典韦。他一生斩杀有名有姓的将领二十多人,打败的更加不知道有多少。那么,“独眼龙”夏侯惇是如何打败“常胜将军”赵云的呢?夏侯惇听闻刘备在新野县,每天操练新兵,害怕刘备做大,于是向曹操进言,先下手为强,主动讨伐刘备。此时的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军师诸葛亮,招兵买马,实力越来越强,早已非吴下阿蒙。其他的不说,单凭诸葛亮一人,就抵得上十万大军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胸中自有百万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夏侯惇带领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员大将,及十万大军,杀向新野。此时,关羽和张飞不服诸葛亮,冷眼看诸葛亮怎么安排军事行动。诸葛亮不慌不忙,端坐将台,代替主公刘备发号施令道:

“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以上军事部署,诸葛亮安排得井井有条,关羽和张飞埋伏博望坡两边,关平和刘封点火,赵云诈败,将夏侯惇引入包围圈,刘备是援兵。知晓了诸葛亮的军事部署,赵云两次败给夏侯惇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赵云败给夏侯惇,并不是他学艺不精,打不过夏侯惇,而是另有隐情。按照计划,赵云和夏侯惇打斗,只许败,不准胜,直到将夏侯惇大军引入包围圈为止。赵云和夏侯惇相遇后,听到夏侯惇出言不逊:“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鬼矣!”赵云大怒,大战夏侯惇,仅仅数合,便诈败而逃。夏侯惇看见自己打败了超一流武将赵云,欣喜若狂,于是纵马从后追赶。赵云大约跑了十余里,怕夏侯惇不敢追上来,于是回马又战。这次还是照旧,两人交手没有数合,赵云又“不敌”逃走了。夏侯惇手下部将韩浩提醒夏侯惇道:“赵云诱敌,恐有埋伏。”夏侯惇刚刚两次打跑赵云,志得意满,认为赵云不堪一击,即使有伏兵,也不怕。以上就是演义中夏侯惇两次打跑赵云的相关描述,原因一目了然,赵云听从军师诸葛亮的军令,只败不胜。当时,赵云已经不是刚出道的小将了,而是久经沙场,多次斩杀敌将的大将,已经是巅峰时期了。因此,这一战,“独眼龙”夏侯惇两次打跑巅峰时期的赵云,他应该值得骄傲了。如果两人真的公平对决,估计十个全盛时期的夏侯惇也不是赵云的对手,何况是一个盲夏侯。

网友一国之君历史研究说:

以夏侯惇的武力来说的话,在曹营之中可以排到前四,前三位分别是许褚、典韦、庞德,如果以整个三国来说,夏侯惇连前十都排不上,差不多只能排到十五,所以夏侯惇的武力差不多在三国就是仅次一流水平的二流中上水平。以夏侯惇的战绩来说的话,夏侯惇敢单挑天下第一的吕布,虽然数个回合被吕布击败,但好歹没受伤,还能全身而退,虽然败给了吕布,但是夏侯惇数个回合却杀死了徐荣,夏侯惇能跟张辽打成平手,三个回合杀死袁术大将桥蕤,四五十回合击败吕布大将高顺,在自己眼睛被曹性射中一箭后,夏侯惇拔出箭吃掉自己的眼珠,然后以猛兽吃人的势态杀死曹性。夏侯惇夏侯惇还曾经三次战平了关羽,一次是下邳之战担任诱敌之计与关羽交战,两人只战了十个回合,平手,另一次是土山之战,关羽想突围,被夏侯惇和几百张硬弩挡了回来,第三次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夏侯惇追击关羽,两人打了十个回合就被张辽劝开了。以武力来看的话,夏侯惇的最好战绩就是四五十回合击败了吕布大将高顺,高顺的武力在三国也只能算二流,但是,夏侯惇虽然在武力上击败了高顺,但在战役上还是被高顺打败,所以夏侯惇算得上勇猛过人,但却是不顾大局观的人。夏侯惇夏侯惇虽然三次战平了关羽,但是由于回合数太少,根本分不出胜负,打个比方,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颜良武力肯定是高于徐晃对吧,但是,颜良如果与徐晃大战十个回合的话,是不能击败徐晃的,就是不分胜负的对不对?如果颜良与徐晃只打了十个回合的话,你就不能说两人武力相当,只能说没有分出胜负,只能到二十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同样的道理,关羽也不能在十个回合击败夏侯惇,至少也要到二十回合以上才行,但是两人打了三次都是十个回合左右,所以就没有分出胜负,你不能说夏侯惇与关羽武力一样,只能说没有分出胜负,实际上,夏侯惇肯定不是关羽的对手。关羽战夏侯惇现在再来说博望坡之战,这是诸葛亮出山以来的第一战,这一战夏侯惇率领了十万精兵攻打刘备,首战就是赵云出马,赵云与夏侯惇交手几个回合,然后赵云佯装败退,这是两人第一次过招,然后夏侯惇就追赵云,追了十几里,赵云又回过头来与夏侯惇交战,打了几个回合之后,赵云又逃走了,这明显就是诱敌深入之计,连韩浩这样的将领都看出问题来了,但是夏侯惇却丝毫不介意,凭借自己的勇猛,就算是中了埋伏也不怕,仍然要追击赵云。最终的结果也就很明显了,夏侯惇率军被引进一条狭窄的路上,路的两边都是芦苇,树木丛生,虽然李典、于禁等人察觉到了情况不对,但是夏侯惇仍然不管不顾,结果就是蜀军开始堵住道路放火,于是夏侯惇手下的士兵急着逃命,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然后赵云、关羽、张飞各率一支军队杀了出来,夏侯惇军大败,十万大军所剩无几。赵子龙所以,夏侯惇两次“击败”赵云,这不过是表面上的假象,赵云只不过是为了引诱夏侯惇进入包围圈才故意输给他的,不是夏侯惇很厉害,也不是赵云不在状态,要知道赵云在三国演义中的武艺排名第二,仅次于吕布,就算是两个夏侯惇也不是一个赵云的对手。以战绩来说的话,赵云是三国演义中斩杀对手最多的将领,其中不乏名将,赵云一个回合斩杀高览,十个回合击败李典,二十回合击败张郃,许褚、于禁、李典三人联手也不是赵云的对手,无法击败赵云,只能战平,而且还让赵云全身而退。赵云血战长坂坡赤壁之战中,赵云一个人单挑张郃与徐晃的联手,不落下风,双方平手,汉水之战时,赵云表现神通,张郃与徐晃居然不敢出战赵云,基本上整个曹营没有一个将领是赵云的对手,然而这还不是赵云的巅峰,赵云的巅峰是长坂坡之战。这一战赵云独自一人单挑83万曹军,从军阵的一头杀进,从另一头杀出,所向披靡,无人能挡,一路过关斩将,淳于导、晏明、夏侯恩、钟缙、钟绅全部不到三个回合被赵云杀死,而且赵云还抢了曹操的青釭剑,曹操称赞赵云是真虎将也,想要生擒赵云,但是整个曹营中没有将领可以挡住赵云,眼睁睁地看着赵云逃走。赵云血战长坂坡所以,以夏侯惇的武力永远不是赵云的对手,夏侯惇的武力应该与张郃、高览是差不多的,而赵云二十回合就能击败张郃,一个回合就能秒杀高览,所以按照常理来说,赵云可以在20回合左右击败夏侯惇。

网友大清旧事说:

夏侯惇是曹魏数一数二的大将,不光是由于他的地位高,他的武力也是不可小觑的。“独眼龙”这个外号,是他力战高顺时被曹性偷袭一箭将眼睛射瞎。由此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独眼将军”。夏侯的武力是非常强悍的,只不过《三国志》的记载极少。因此想要解答这篇文章必须要用《三国演义》来解答。

勇战高顺,曹性偷袭

夏侯惇作为曹操起家时数一数二的猛将,他的武力值可想而知。当时曹操与吕布大战,夏侯惇担任了其中的主要角色。他力战拥有陷阵营的高顺,竟然与高顺交战四十回合后,将高顺打败,高顺落荒而逃。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顺的武力值只能处于乱世中游,战胜高顺好像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高顺所拥有的陷阵营却是战争中的一把好手,很多人都败于高顺的陷阵营。夏侯惇却是连将带兵全部打败。足以看出夏侯实力。高顺败逃后,夏侯惇穷追不舍。这一追不要紧,可中了曹性的奸计。在夏侯惇没有任何防备下,射箭且射中了夏侯惇的眼睛。一般的武将遇到这种情况都是会直接落下马来,必败无疑。可夏侯惇选了吃了自己的眼睛,举到杀了曹性。夏侯惇毅力之强,武功之勇都可以称之为三国中上游的猛将。

夏侯惇“二次击败赵云”,实为赵云诈败

赵云与夏侯的交手,完全不能记录在案,这并不能作为夏侯惇战胜赵云的案例,不过问题提出,作为有问必答的我们,所以除去分析夏侯惇的战绩与武功,还要将博望坡二人大战的场景写出,来供大家鉴赏。曹操听闻刘备在新野整日练兵,派遣夏侯惇去将其收服或消灭。按照夏侯惇的性格来讲根本不会去求合,更多的还是要将其消灭掉。可当时刘备的势力不容小觑,除去没有一块像样的地盘外,不论武将、兵士都可以算的上是当时一流。因此曹操才会给夏侯惇十万大军去讨伐刘备。刘备心中是非常惶恐的,夏侯惇的实力他自然是有所耳闻,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咨询孔明:先生,如今独眼将军夏侯惇率十万兵马来攻我,如何是好啊?孔明不慌不忙制定好战术,当时很多武将都不服孔明,只有赵云非常的听话,不过此战之后所有的人都对孔明有了一个新的看法。赵云的任务就是不许胜只需败,因为单单打赢夏侯惇没有用,要知道他身后还有曹兵十万,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孔明才会让赵云两次败于夏侯惇,二人交锋后,赵云不到十回合便败了,夏侯惇想要乘胜追击,手下部将认为这是赵云在欺诈夏侯。故此夏侯不追,赵云见状,杀将回去,依旧与夏侯大战十回合假装战败。此次夏侯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管部将的劝诫,带领大军就是冲,到了一处林子后,埋伏的刘备军冲杀出来,一把火将曹军烧的片甲不留。总结:夏侯惇的战绩是非常可观的,可是战胜赵云的这两次实在是不能算战绩之中,依我看赵云的武功是一流,夏侯惇的武功在中上。这也就是为什么赵云故意战败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的原因,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网友祥子谈历史说:

在《三国演义》中,“独眼龙”夏侯惇曾两次打败巅峰时期的赵云,只不过赵云是诈败;而在正史中,巅峰时期的赵云却曾两次真败给了“独眼龙”夏侯惇。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云两次诈败给“独眼龙”夏侯惇

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此语一出霸气十足,曾令多少青春少年热血澎湃。据《三国演义》中讲,诸葛亮初出茅庐,刚刚投入刘备麾下,曹操便命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前来消灭驻军新野城的刘备势力。刘备闻报大惊,急召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商议。当时,张飞不服气道:“哥哥何不使‘水’去?”因为,此前刘备常称得诸葛亮“如鱼得水”,因此张飞才有此一说。但是,刘备却巧妙说道:“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可推调?”接着,刘备将配剑、印信交予诸葛亮。从而,拉开了诸葛亮人生的精彩篇章。随后,诸葛亮分派关羽、张飞、关平、刘封各领军前去埋伏放火,而派给赵云的将令则是“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诈败一:当夏侯惇等将引兵到达博望坡时,赵云纵马与夏侯惇对战,“不数合,云诈败而走!”诈败二:赵云诈败十余里后,又回马与夏侯惇战,“不数合又走!”最终,夏侯惇不听韩浩相劝,中了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之计”,并大败回到许昌向曹操请罪。

赵云两次真败给“独眼龙”夏侯惇

据正史记载,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刘备奉荆州牧刘表之命,北攻曹操的叶县。曹操闻报后,立即命夏侯惇前去抵挡。随后,夏侯惇与刘备对峙于博望坡。真败一:刘备不知是深感不敌夏侯惇,还是想要诱敌深入,随“火烧自营”而退。当时,赵云跟随刘备出战,刘备败退,岂不相当于赵云败退。真败二:夏侯惇不听李典相劝,与于禁一同追击刘备,虽中刘备之伏,但幸得李典相救,刘备再次败退,岂不相当于赵云再次败退。

“独眼龙”夏侯惇有多厉害呢?

无论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中,“独眼龙”夏侯惇都属于历史上“无双猛将”之一的人物。尊师无双14岁的时候,夏侯惇跟随老师学习时,见有人污辱他的老师,便持刀将其杀死。可见,少年夏侯惇已初现“勇烈彪悍”的猛将之姿。彪悍无双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攻打驻军豫州的刘备时。刘备不敌,向曹操求援,曹操当即派夏侯惇前去救援。结果,夏侯惇被高顺部将曹性一箭射中左目,而夏侯惇则急忙将左目串着眼球的箭矢一把拔出,并大呼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并立将自己的眼珠一口吞下,随后又提枪纵马,一枪将曹性挑落马上。如此彪悍的行为,纵观三国无数猛将,独一人也。不过,夏侯惇这段彪悍的人生,只是演义中的情节而已。真实的他却并没有“拔矢啖睛”之举。对此,《英雄记》有记载:“惇负其力,阴欲前突顺,为顺举弓一发所中,伤左目,顺瞋目盼之,关羽、张飞皆不敢动。”但是,赵云却有长板坡于曹操的万中之中,救出“阿斗”和甘夫人的壮举。所以,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夏侯惇应该是不如赵云的。远见无双据《曹瞒传》及《世语》记载,曹操赤壁战败后,桓阶曾劝曹操称帝,而夏侯惇认为应当先灭蜀,蜀地平定则江东归服。然后,才可效法舜、禹,登基称帝。对此,曹操深以为然。此等眼光,同赵云劝说刘备将成都周围田舍归还百姓的“远见”,几乎如出一辙。倒霉无双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吕布派部下诈降留守濮阳的夏侯惇,并借机劫持夏侯惇索要珍贵财物。虽然,夏侯惇的部将韩浩沉着应对,终将劫持者斩杀。但是,纵观三国历史,猛将被劫持事件,怕只有夏侯惇一人也。这一点,相对谨慎的赵云来说,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正史,“独眼龙”夏侯惇都不曾真正在单独对决中打败过巅峰时期的赵云,但是夏侯惇绝对算得上是三国少有的“无双猛将”。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187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