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凌烟阁论史说:
“正统”这个东西,越是不正统,越需要证明一下。像汉朝和唐朝,从来没有人怀疑它们的正统性,因为毋庸置疑。而宋朝呢?就因为偏安一隅(北宋也是一隅),所以老担心自己的正统性,就反复拿出来说。
辽金宋谁是正统?
正统性说法来源于儒家,有时也称为法统、道统。概而言之,正统性包括几个方面:王朝得天下是不是符合天意民心,即得位方式正不正;王朝血统是不是华夏嫡裔;王朝是不是做到了大一统。在血统方面,今天我们认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而且在古代,并不以纯粹血统认定是否华夏人,只要认同华夏文化,接受华夏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华夏人。当时,辽和金都认为自己是华夏文明的传承者,是华夏正统。在得位方式正不正方面,辽是接受过唐朝册封的族裔,后来唐朝灭亡,辽独自建国。金则本是辽的属民,后不忍辽的欺压而起兵自立,在10余年间推翻了辽。宋得位方式也不怎么样,以政变的方式夺取了后周孤儿寡母的天下,你说正不正?在大一统方面,这几家都没有做到大一统。在汉唐故疆内,宋与辽金分别并立,另外还有一个西夏、南诏(大理)一直存在,大家都是中国境内的并立政权,没有哪一家做到了大一统。因此,以上述标准看,辽金宋没有一个能称得上正统。但是今天不少人都认为,宋文化发达、经济发达,应该算正统,这就勉强了。相比于汉唐,宋文化值得一提,但武力极差。基本打谁都打不赢,随便来一个横一点的政权,宋就没办法,比如小小的西夏。宋对军事强的对手,一律给钱求平安;对最狠的,不但要给钱,还要降低自己身份。因此,说宋是正统,非常勉强。
宋朝人是怎么看正统性问题的?
北宋时,辽国力压中原,并称自己是中华正统的时候,文人们的危机意识发作了。他们就要想办法论证:大宋才是正统。其实在唐朝中后期,中原衰败的时候,当时韩愈等人就在正统性这个问题上有过思考。韩愈认为,正统性有一个一脉单传的道统传承。宋朝人就在这一点上开始发挥,证明大宋继承了这个道统。宋朝欧阳修还写了洋洋洒洒的《正统论》。但是以我们今天看来,《正统论》却恰恰说明了宋朝不是正统。欧阳修的观点概括一下,他提出了成为正统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居正”,一个是“大一统”。居正就是得位要正,顺天应人;大一统即实现中国的统一,恢复汉唐旧疆。以这两条标准一对照,宋朝明显不合格。
那么,元朝是怎么处理辽金宋的正统性问题的?
一个新王朝稳定之后,都要给前朝修史。元朝也是这样,忽必烈认为大元继承了中国正统,但问题是,元朝继承了谁的正统呢?元朝人为此争论了很久,都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修史这个工作一致没有展开。直到元朝都快灭亡了,才在宰相脱脱的力主之下开始修史。脱脱认为,在大元继承的中国故疆内,只要之前有过像样的政权,则都应该算做有正统性。在正统性上,对三国平等对待,因此辽金宋三朝都是正统。达成这个一致后,辽金宋三国历史开始修撰。元朝人效率挺高,两年半把辽金宋三国史就修完了。
结语:现代人缺什么就爱晒什么,古人也一样,明明是弱项,非要证明自己不弱
正如我开篇所说,越在某方面不行,就非要证明自己其实很行。古今同理。宋朝向辽金称臣,说明宋的国力不行或者国力没运用好;辽金虽然强,但缺项在文化经济方面。因此元朝人认为它们都是正统,这个务实的做法值得称道。我们今天看则更清楚,它们三家合起来就成了正统。(完)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网友也无风雨也无晴9014说:
决定屋子姓氏的只能是屋子的主人,朝代是否正统也取决于这朝代主体民族是否是原来的民族,文化是否是原来的文化。华夏五千年,这屋主都是汉家人,辽国的主人是契丹人,人家抛弃了汉文化;金国的主人是女真人,人家也创造了新的文字;辽、金谁承认自己是曾经的华夏文明?哪个认为自己是原来屋主家的一员?没有!只有宋,民族是原来的主体民族,文化是原华夏文化。人家都不认可是你家人,还拉着人家叫祖宗真是无耻到家!这一说法是不是当初习惯了做这些少数民族的奴才?习惯了被异族的鄙视,没有了契丹、女真人的鄙视难受得要死,非整出个主子来?十几年前,我邻居家住了一群农民工,夏天的晚上,几个农民工在院子里闲聊,邻居家人也带着孩子在那玩。邻家有一三岁孩子,跑到一农民工跟前,拉着一位农民的手叫“爸爸”,当时搞得大人很尴尬,转眼十几年了,大家还用这事取笑邻家。邻家是懵懂的孩子,而如果这是成年人,您怎么看?是傻?还是另有目的?来个住户住了你家房子,还能随你家姓[捂脸][捂脸][捂脸]?华夏是华夏人的华夏,你也问问人家契丹、女真承认是你家儿孙吗?不知耻到极品了。现在中华56个民族,请问哪一个民族是契丹、女真?失败了人家都不愿做你中国臣民,一个远迁到中亚,一个宁可被族灭了都不降,无耻的史家还把人一外来入侵者当正统,无耻之极!就应该让它们去下地狱,问问人家女真人愿意不愿意承认是它祖宗!日本人也曾经占领过中国大部分,你编史也把日本人也编成中华正统?把契丹和女真编入华夏正史的,和穿着日军军服在中华大地耀武扬威的是一路人。中国,这片土地是祖宗留给我华夏人的,是传给子孙繁衍的,为此,有多少先烈为保卫这片国土血撒疆场,马革裹尸?岂容小人乱我国史,混淆黑白,让异族轻松的不用流血就占领我国土?
网友宋安之说:
首先这个问题有很大错误。宋朝对辽国并没有称过臣,按照澶渊之盟来看,宋辽为兄弟之国。当时的宋真宗为兄,年幼的辽圣宗为弟。这样来看,宋朝比辽国还要稍高一点。而金国则是后起之秀了,是消灭了辽国而开国的,当然金国后面还把北宋给灭了。也就是说宋朝在北宋时期并没有对辽国称臣过,属于当时正统之一。而宋朝在南宋时期的确对金国是先称臣后称侄,但这不能否定南宋正统之一的地位。首先北宋和南宋是一脉相承,都属于宋朝一部分,总不能因为后面南宋称臣称侄,从而否定整个宋朝的正统地位吧?其次虽然南宋对金国先称臣后称侄,但不能以此全盘否定宋朝的。就文化来说,南宋的文化在当时可谓是首屈一指的,可谓是登峰造极的,这点是金国所不能比的。所以就宋朝在当时的时期,还有按照元朝修史的角度来看,属于是正统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网友农民工说古道今说:
正统这个东西本就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标准。历朝历代,近乎所有王朝、哪怕是割据政权,都在不遗余力地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为了所谓正统,改祖宗的、改姓的……大有人在!那么,辽、金、宋到底谁才是正统呢?
自说自话时期
在辽宋、金、宋对峙期间,关于到底谁是正统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五代时期的“儿皇帝”石敬瑭认契丹为父,使得辽第一次拥有了天朝上国的“正统”地位。此后的后汉、后周及北宋拒绝承认石敬瑭的卖国行为,仍然以正统自居。于是,两个正统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澶渊之盟》签订之后,辽、宋相约为兄弟之国,实际上就是变相承认了这种两个正统并存的局面。当然,对内依然是自说自话。金灭辽之后,辽的所谓“正统”自然落到了金的头上。但是,到靖康时期,这一切都变了。汴京城破、宋朝皇帝被俘,金自然是理所当然认为自己就是天下唯一的正统!在宋高宗另起炉灶称帝之后,金、宋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宋高宗在对金外交上卑躬屈膝,甚至不惜对金称臣。对内,宋高宗却依然在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后来,随着金、宋的和解,又一次进入了自说自话的阶段,金认为自身是正统、宋同样也自认是正统……
正统并存时期
元灭金、宋之后,起初并没有去纠结谁是正统的问题。因为两家无论谁是正统,都是为元所灭,元是理所当然的正统!但是,到了元后期,脱脱等人开始组织编纂前朝史,正统问题成了脱脱不得不直面的事情。因为中国古代有惯例,只有正统王朝才有资格单独修史,割据政权是没有资格的。那么,辽、金、宋到底谁算正统呢?无法准确定性!蒙古人到底是游牧民族出身,行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既然无法准确定性谁是正统,脱脱索性将三家都认定为了正统!于是,《辽史》《金史》《宋史》三家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换言之,元朝并没有认定宋为正统,或者说元朝认为三家都是正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夏,西夏实际上也是同时期与三家对峙的政权。但是,因为西夏与蒙古的积怨颇深,加之曾经接受过辽、金、宋的册封,脱脱将西夏降格为了割据政权,编入了《宋史·夏国传》。
宋王朝重回正统榜
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王朝的过程中打起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大旗。何为胡?在中国古代,胡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契丹、女真、蒙古自然都是胡。既然“驱逐胡虏”,胡自然是不能被认作正统的,否则明王朝的正统性何在?而且,明太祖在开元建国之前一直奉傀儡小明王为“天下共主”,小明王的傀儡政权——龙凤政权的国号恰恰就是宋!因此,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考量,明太祖都必须尊宋为正统。就这样,一个卑躬屈膝、向异族摇尾乞怜的软骨头王朝摇身一变成了唯一的正统!但是,明与宋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接续关系,即便是小明王的傀儡政权宋,与当初的那个宋也没有任何关联,宋和明之间的元是明太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与此同时,蒙古人退回漠北之后,明太祖并没有打算就此打住,而是派出了徐达为主帅,继续追击。换言之,明太祖原本的设想是一鼓作气拿下北元。虽然因为现实原因,短期内无法达到目的,但明太祖明显不愿彻底放弃。如此一来,就涉及到对元的定位问题了,如果将其定位为外来政权,蒙古故地自然就不是中原王朝的属地。明太祖将来拿下北元便成了“侵略”,名不正言不顺!最终,明太祖选择了承认元的正统地位,将自己的明接续到了元之后。此举直接将元的国土变为了明的疆域。至于北元,名义上仍然是明王朝的国土,只是暂未一统而已。而这,也为将来明彻底一统天下留下了法理依据。当然,随着明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有明一朝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清王朝最终将蒙古故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之内,而这个法理依据就是明太祖留下的!如果没有明太祖将元定位为正统王朝,那么北元及后来的瓦剌、鞑靼便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外国。清王朝将蒙古各部纳入版图、北洋政府收复外蒙古就失去了法理依据。虽然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外蒙古成为了现在的蒙古国,但内蒙古地区仍然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根子就在明太祖对元王朝正统地位的认定!
网友图文绘历史说:
宋朝时期的正统归属,其实在古代没有任何问题,元、明、清都认宋为正统,只是到了近代,我们自己人修编年史和年表时,想区分的更清晰点,于是把宋掰为北宋和南宋,谁曾想这一掰就掰出问题了,有人指出南宋向金称臣了,成了金的臣属国,法统不在了,于是宋的正统受到了现代人的质疑。对于这个质疑,我想表达一些观点,正统问题不是哪个人说的算,这是由下一任政权给定鼎的,宋亡后元继承,宋辽金哪个是正统,元朝人早就给出了答案,宋辽金三国都是正统,都给修了史,位列今天的《二十四史》,所以宋和辽金一样,是三国正统鼎立的存在,有人说南宋向金称臣了怎么算?宋朝,南北宋是现代人的叫法,元明清均没有南北宋之分,官方也没有北宋南宋的叫法,元人给宋修史也叫宋史,本纪二十三是钦宗,本纪二十四就是高宗,清朝也把宋也称为宋人,当年赵构在应天府继位,是延续的宋朝的皇统和法统,所以只有一个宋。
李世民曾在蒙古东部契丹部设立松漠都督府,后来耶律阿保机就是以松漠都督府为基础,统一契丹建立辽国,刚建国时为求自保,阿保机向后梁称臣,后梁册封辽为甥舅之国,图为松漠都督府遗址。
如果因为一段时间衰落称臣改变了统治关系,那辽也曾向后梁称臣,金国也求着向蒙古称臣可蒙古不需要了,蒙古大汗也向明朝和清朝称臣了,那辽金元正统是否都被剥夺了,还是回归到宋的问题,按乾隆的说法,北宋是正统无疑,南宋虽偏安又称臣,但所继承的是北宋的正统,所以也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