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农夫也疯狂说:
一转眼春天就快要结束了,谷雨节气已经到了,作为24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了,紧接其后的就是夏天了。这个时候的农村也是处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走在农村里还能听到各种鸟叫声。像电线杆上,就能经常看到有燕子落在上面栖息。这是一种自古以来就深受农民喜爱的鸟类,在农村有不少老人还渴盼着燕子来自家筑巢。这是为什么呢?从民间流传的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我们可以找到答案。燕知寒门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燕子不进苦寒门”这句俗语,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燕子不进愁门”,而“燕知寒门”和其意思差不多,说的是燕子是一种有灵性的鸟类,它们去谁家筑巢了,就会带来好运。并且燕子这种动物,在筑巢的时候会很挑剔,一般都是去一些比较勤劳、和睦的家庭的屋檐下筑巢。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地主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比较勤劳,而小儿子比较懒惰。后来两两兄弟都成家了以后,地主也就开始分家了。地主有点偏心,就给小儿子多分了一些家产,并且还盖了一栋新房子。分家不久,就有一窝燕子到小儿子家的屋檐下筑巢。可是小儿子不仅懒惰,还嗜赌成性,没多久就败光了家产,回到家还经常和老婆吵架。突然有一天,他家屋檐下的燕子也弃窝走了,重新到大儿子家的屋檐下来筑巢。由于大儿子本来就很勤劳,日子是越过越好。相反,小儿子一家却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而村里的人看到了,都说是燕子为大儿子带来了好运。于是这个故事传开了,就有了“燕知寒门”的说法。其实古人这样说,无非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已。燕子筑巢是很挑剔,但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它们不会带来什么好运,也不懂得如何分辨穷人和富人的。狗知新婿在我们当地一直有着“家狗不咬新女婿”的说法,当新女婿第一次登门的时候,哪怕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但就算是平时一见到陌生人就凶神恶煞的狗,也不会对着新女婿吠叫,更不敢去咬他。这一点,农夫是深信不疑的。当初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见父母,家里的老黄狗,只是到女朋友的腿边闻一闻,然后就走开了,继续回到它的狗窝里面睡大觉了。农夫也问过身边很多人,他们都表示有过类似的经历。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狗指的是中华田园犬哦,并非城市里的宠物狗。关于为什么狗知新女婿,网友的说法也是很多。有人说是狗的嗅觉很灵敏,它们能嗅出一家人的味道。也有人说是狗很聪明,懂得察言观色。对于新女婿,一般家里人都会热烈欢迎,再加上女婿第一次登门,不仅穿得很正式,而且还会提着很多的礼物。这样的人往往是很重要的客人,土狗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不敢瞎叫。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意!
网友乡村小水说:
在农村关于动物的俗语有很多,比如“家猫不入白事堂”、“打蛇打七寸”、“门前有马非为富,家中有人不算穷”,燕子和狗都是农村很常见的动物,接下来要讲的俗语就与猫和狗有关。
农村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一、燕知寒门燕子是农村人很喜欢的鸟类,提起燕子我们可能就会想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有句老俗语叫“燕子不进苦寒门”,难道燕子看不起穷人家吗?在农村燕子筑巢是很常见的现象,细心的人们会发现燕子一般不会把巢穴筑在破旧的屋檐下面,其次燕子也不会把巢穴筑在吵闹的人家(家庭不和睦经常吵闹、家里养狗),燕子喜欢把巢穴筑在高高的屋檐下面。燕子筑巢就是为了养育下一代,因此巢穴有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屋檐高的房子有利于遮风避雨,同时可以防止猫、蛇等动物伤害小燕子,巢穴高也比较清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燕子妈妈安心抚育小燕子。试想如果燕子把巢穴筑在低矮的茅草房下面,这样一来明显没有安全感。因此“燕知寒门”还是比较有道理的,虽然有时候听起来有点不是滋味,但是这也说明一个温暖的家的重要性。二、狗知新婿狗可以说是最通人性的动物,在农村大多数人家养的都是土狗,土狗是看家护院的小能手。在农村一般新女婿第一次上门家里的土狗是不会咬的,仿佛知道这人会是将来的男主人。我家以前就养了一条大黄狗,由于狗狗的体型比较大,怕吓到路过的人,同时为了防止黄狗被偷,只能用铁链把它栓在家里。养狗的人都知道,一般狗狗栓久了就会变得很凶猛,当有陌生人上门时大黄狗都会狂吠。但是有一次很意外,我姐姐第一次带着她男朋友来家里,大黄狗仅仅轻轻的叫了三声就停下了,而且尾巴使劲的摇摆,根本没有把我姐夫当成外人。狗狗为什么知道第一次上门的女婿呢?首先我认为这跟狗的嗅觉有关,狗鼻子上的嗅觉细胞非常发达,大约有2亿个,狗能辨识出比人类所能辨识的气味浓度低1亿倍的气味,而新婿和女主人在一起的时间很久,这样男的身体上会沾上女主人的气味,狗就能分辨出这是一家人。其次,狗是很聪明的动物,女婿登门家人肯定会热情款待,狗狗通过察言观色就能分辨人的好坏。可以说土狗不咬新女婿是很准的,说明田园犬是很灵性的动物。土狗生命力顽强、对主人绝对忠诚,我认为土狗是最适合农村人喂养的狗狗。总之,狗懂人性,燕飞旺家。农村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也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
网友鸿鹄迎罡说:
人们常说的俗语“燕知寒门,狗知新婿”就是流传很广,并且拥有很高认可度的一句俗语。这句话是说,燕子筑巢时好像有先见之明,很少去贫困人家,狗狗对没有见面的女婿会表现出友好的一面,压根不会扑咬。为什么会这样讲?如果以科学的眼光去审视,还是能发现说得很在理。燕子是名副其实的益鸟,不仅不会偷食农作物,还会经常捕食苍蝇、蚊子、飞蛾、蝗虫、牛虻等害虫,对人们做出的贡献很大。在民间,燕子一直有神鸟的美誉。但燕子是典型的候鸟,比较怕冷,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南方度过,喜欢那种温暖的生活环境。在繁殖时节,燕子会选择在6——7月,这时的北方,正好是一年四季中燕子的最爱,所以,北方人常常会在这个时间点看到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小燕子。燕子不去贫穷人家筑巢,并不是说明燕子嫌贫爱富,而是出于自身的生存考虑。燕子每年只能产卵8颗左右,孵化小燕子时,为了提高成活率,需要找一个好地方,建造一个结实、舒适、温暖的小窝。燕子在选择筑巢位置时,一是能够遮风挡雨。二是位置要比较隐蔽和安全,不容易被老鼠、蛇、鹞子等天敌发现,能够起到保护幼燕的作用。三是所选位置要利于筑巢,因为燕子窝巢结构比较独特。燕子窝巢的形状近似于一只碗从中间劈开的“半碗”,是燕子把泥土、杂草、毛发混合在一起,一点一点粘合成这个形状的。窝巢开口向上,上边必须有横平的天然遮挡物,如,屋檐、屋顶,天花板等,才不至于漏雨漏风。更重要的是,黏连燕子窝巢的那一面必须是竖直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干等。贫穷人家的房子大多比较简陋,比如在古代,不少人住茅屋,遮风挡雨效果不够好,隔音效果也比较差,当然不是燕子筑巢的首选。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既温暖又安静,从许多方面来看,都很适合燕子在此孵化宝宝,所以,燕子会自然而然选择它们。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明燕子这个益鸟,从古自家都喜欢在大户人家筑巢垒窝。狗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宠物,非常有灵性和智慧,早在10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到如今,已经变成人类忠实的朋友和看家护院的好帮手。狗的嗅觉和听觉都十分发达,嗅觉超过人类的1200倍,听觉达到人类的16倍。依靠强大的嗅觉,狗能辨别出许多气味,储存气味的能力同样突出。当一家人跟狗相处一段时间后,狗能把家庭所有成员的气味储存在大脑中,每次若闻到熟悉的味道靠近,它就会明白是自己人即将到来,不会表现出敌意。狗的领地意识非常强,当有陌生人的气味靠近时,狗通常会用大声吠叫来警告来者,示意来者不要再向它的领地靠近,否则,它就会发动攻击。但新女婿不一样,新女婿虽然还没有跟岳父家的狗见过面,但他身上的气味出卖了自己。新女婿由于跟未婚妻共同生活过,两人交换过体液,身上自然吸附了未婚妻的气味,狗闻到这种不陌生的气味后,自然觉得来者不会带来威胁,所以就不会吠叫和扑咬。另外,狗察言观色的能力也很突出,当它看到主人跟一个陌生人走进家门,两人行为举止既亲密又友好时,狗就会认为主人带来的是朋友,下意识地用摇尾巴表示欢迎,而不是用吠叫来问候。
网友小唐话三农说:
农村俗语都是经过农民在生活中的实践,智慧而得来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俗话说“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说的都是动物是具有灵性的,特别像是燕子和狗。
燕知寒门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一首意谣,燕子是报春鸟,也是吉祥鸟。在农村有燕子来家搭窝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燕子来做窝,意味着家里吉祥富贵。小时候,村里桂奶奶家的房子是最好的,一座大大的五角房子,里面不仅有宽敞的堂屋,还有好几个房间,以前村里人打粉打糍粑都是去她家。她家堂屋的角落里就有好几个燕子窝,地上经常都是燕子屎,有时候窝里的小燕子掉下来,她还会特意扛个楼梯把小燕子送上去。桂奶奶是个特别迷.信的人,她说燕子来家做窝这是求都求不到的事,一定要好好的供着。
狗知新婿
狗是非常有灵性的一种动物,不仅能看家护院,还能给人做伴,农村人对于土狗的喜爱那可不是一星半点,那是全身心的喜欢。对于狗知新婿我倒没有经历过,但狗知新媳我确是有亲身体验。老公家有一条养了七八年的卷毛狗叫小白,小白平常是非常凶的,不认识的人往家门前过路,它都会追着叫。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那天老公家的亲戚都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多,我进去的时候它就对着我摇尾巴,我也没太在意。当我在桌子旁边坐下一会,它钻进桌子底下,用它的小爪子轻轻的挠我,尾巴摇得特别起劲,我心想这小狗真傻,又不熟尾巴还摇的那起劲。这时被老公的小姨看到了就说,小白平时凶的都不让人摸,这下跑到你身边去撒娇了连小白都知道你是这家的新媳妇,这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狗是一种既聪明又忠诚的动物,它能分的出谁是自家的人,像老话说的“狗知新婿”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总结:以上就是小唐对这两句俗语的理解,小唐觉得这两句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网友科技三农科普说:
在农村燕子和狗都是最常见到的动物,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再现在,农村人都喜欢在家里养一条狗,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便会养一些金贵的品种,在以前人们基本上就是养土狗。燕子是益鸟,可以消灭田地里害虫,所以农村人都很喜欢燕子和狗。正是因为人们对燕子和狗的喜爱,在农村关于燕子和狗的俗语有很多比如“燕知寒门,狗知新婿”,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燕知寒门
在农村有“燕子不进苦寒门”的说法,和“燕知寒门”是一个意思。在农村人们都喜欢让燕子来自家筑巢,觉得有燕子筑巢的家庭,生活会越来越好。之所以在农村会有这个说法,是因为燕子在筑巢时总是喜欢在房屋高大,窗明几净,和气一片的家庭里,这样的家庭往往都很富裕,所以人们便觉得燕子如果在自家筑巢,自己的家庭便会越来越好。其实燕子并不会判断一个家庭是寒门还是富裕,燕子在筑巢的时候,会选择相对安全,安静的地方,这一点恰恰就是富裕家庭的象征,所以才会有“燕知寒门”的说法。
狗知新婿
以前适龄结婚男女会通过媒人的介绍后相亲,相亲的地点一般选择在女方的家中。在以前农村都会养土狗,老人们常说,狗不咬新进门的女婿,其实就是说在男方第一次来女方时,如果土狗不仅不会狂吠,还会显得很亲密,那么以后肯定是一家人。记得堂姐在家里和堂姐夫相亲时,堂姐家的土狗第一次看到堂姐夫,并没有像平时那样对着陌生人那样狂吠,家里的老人便说到这一次肯定成了。谁曾想在堂姐在相亲时并没有相中堂姐夫,两个人后来也没联系,在过了很久后堂姐逛街遇到堂姐夫,当时两个人也没有对象,便寒暄了几句互相加了QQ,可能两个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互相升温,不久后便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后来家里的老人说起这个事情还说当时就觉得两个人肯定会在一起,连家里很凶的狗看到堂姐夫都没叫,就知道以后是一家人。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可能是土狗从人的外貌和气温上可以分辨出是不是一家人吧。在农村很多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根据多年的生活和劳作总结出来的社会经验,虽然这些俗语听上去没有什么道理,细细品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