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阿柴读历史说: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古代女人的地位不高,贞洁更是古代女人立世的根本,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这种观念更是无限加深,从其中的一项针对女人的举措——落红,就能看得出来当时女人的贞洁对于一个女人多么重要,如果嫁人之后没有落红,女人的命运会急转直下!
落红
在洞房当天夜里,新婚夫妻的床上,会有一张白色的丝绸,当然了,如果是穷苦人家就是一块白布。这块白布是娘家人送来的,用来“落红”,将白布铺在夫妻二人的身下,二人在行房事的时候,女人的处女之身会随之破碎,那一抹类似守宫砂的证据会落到那片白布之上,将其染红。女子身为处女破了身子,守宫砂会消失,落红正好相反,女子当晚破了身子,白布之上就会被染为红色,这是女子贞洁的最好证据。第二天一早,男子会心急的查看落红白布是否变红,如果一片红色,男子会很开心,将这片白布还给前来验证的娘家人,一般由娘家妈将落了红的白布拿走,路上遇到人了也不避讳,会开心的和大家说,看到没有,咱家的闺女可是贞洁的,大家会一起开心,同时祝福他们。如果没有落红,那么这场不幸,将全部由这位女子承担。
落红失败
当新郎在洞房后的清晨,急急忙忙的寻找妻子的落红,结果失望的发现,妻子的落红布还是白色的,新郎会觉得受到了侮辱,他竟然会和一个不洁的女人同房,在这个时候,男人占据了主动权,他会有几种处理方式。第一、休妻这样的选择是多数男人的选择,他们不愿意娶一个在结婚之前失去贞洁的女人,这顶绿油油的帽子,他们内心无法接受,如果新郎是一位粗人,还会打新娘一顿,出一口恶气。如果是个文人,也会用一纸言辞犀利的休书羞得新娘体无完肤。第二、交给娘家这种事情发生之后,在第二天将落红失败的白布交给前来的娘家妈,娘家妈拿着落红失败的白布走出新郎的家,前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会把这件事情传得方圆八百里的邻里乡亲都知道此事,娘家妈也会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等到不洁的新娘送还娘家的时候,娘家把受到的白眼、毒舌、委屈、窝囊等情绪,一股脑的发泄给不洁的新娘。侮辱、殴打、谩骂是少不了的,还要揪出这位奸夫才算罢休,无论女子是否招认奸夫是谁,女子的下场恐怕都是浸猪笼了。娘家要用处死奸夫淫妇的方式,向邻里乡亲宣示,女儿的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是贞洁的,娘家会大义灭亲。以新娘的命来换未来能够抬头做人。第三、一夜夫妻百日恩毕竟人是有感情的,正如老话说的那样“一夜夫妻百日恩”,在发现落红失败之后,新郎和新娘共度一夜春宵,有的新郎会心软,不将此事闹大,而是用其他动物的血弄出落红的假象,圆了新娘的面子,也救新娘一命,但是此事是否和娘家人说清楚,就看新郎自己的选择了。这种不洁的女人都是有婚前性行为的女人,有奸夫是一定的了,没有人会允许这样的一个女人做自己的妻子,所以,尽管留下一条性命活下来,但是也要一辈子给新郎当牛做马,毕竟她心里有愧,新郎也会处处看她不顺眼,进行刁难。日子一久,有的新娘夜夜哭泣,不久就自杀了,也有的活的久一点,但是生活也毫无乐趣可言,这样的生命和死了也差不多。
落寞的人生
古代女人的一生,因为婚前的性行为而毁灭,有人说她们的一生,从落红开始变得落寞,不过这是她们罪有应得;有人说,古代女人的凄惨,在于生不逢时,这样的事情放到今天,不仅不会被处死,一样可以拿到不菲彩礼!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别忘了顺手关注我哦~我是野史日记!
网友花木童说史说:
古代对女子新婚之夜落红重视到荒谬的地步。在清朝《闹新居》曾这样描述:“郎爱风骚掉臂奴幼年,忍痛怕羞随他来颠倒。弄出一点红,滴在白绫标,不怕羞丑拿到灯前照。”为何半夜三更办完事,新郎就急匆匆的去验红呢?因为没落红就无法向亲朋好友交代。古代女子出嫁娘家都会配嫁妆,其中就有一样重要物品——白绫。这是给男方验红之用,有了落红点点,女方父母才算把女儿嫁出去了。对于男方来说,新婚之夜后,新郎需要拿落红点点的白绫给母亲交差。婆婆拿到白绫后,自然喜笑颜开,她再拿着白绫向亲朋好友炫耀,以此证明自己儿子娶了一个贞洁女子。这套流程走完,才算这场婚礼圆满完成。要是新婚之夜没有落红怎么办?那新娘及其家人就惨了。首先新娘少不了一顿毒打,文明一点的男方会直接把新娘送回娘家。粗鲁一点的就会闹得满城皆知。清朝时期,广东某地就有这样一个习俗:如果新婚之夜新娘没有落红,男方在送新娘回娘家时,会带着一只割了双耳的羊跟在新娘后面。为啥这么做?有两个目的:首先羊的哀鸣会吸引路人围观,其次羊一路滴血到女方家里,以此来羞辱新娘及其家人。有很多女人忍受不了羞辱而选择自杀。要是碰到豪强家族那结局更惨,为新娘惩罚不贞洁,多半是要“浸猪笼”。处罚的时候,男方还邀请双方的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前来观看“浸猪笼”的过程。实在残忍。现代人都知道,女人第一次不一定会落红。那古代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如果新娘及其家人确实心里没鬼,就会请官府做主。官家会出面调查取证,并录取女方亲朋、邻居的证词,如果大家对新娘的品行、为人,评价都很高的话,那一般会判定新娘没有失去贞操,而对于男方来说,有了官家的权威裁决,对外界也有个交代了,那小两口就可以继续一起过日子了。写着写着感觉好没天理,落红就真的那么重要吗?现代好多人没见过,不也活的挺好吗?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网友渔耕樵读说:
在《醒世姻缘传》中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话说有一个叫做魏三的人,打小和程氏的女子订了亲。
魏三休妻
程氏的母亲孙氏和整个街道的男人关系都很好,好到睡一张床的那种关系。街坊邻居都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熟鸭子”,咱也不知道为啥叫熟鸭子,为啥不叫熟鸡子。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可以科普一下。总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随着程大姐的长大,熟鸭子的事总是瞒不住她的,何况她也不是什么品性好的人。原话是:“母即好者,她亦甚焉者矣!”有时候她还会抽母亲的头,或者自己吃独食,搞得比她母亲名声还大。但是到该结婚了时候,魏三呢本来是一个小门小户的人,虽然长得也是一表人才,无奈家贫啊!后来,他运气好,再加上自己有一身武艺,考上武举人。孙氏就想着,女儿也该完婚了。她通知魏三该迎亲了,魏三呢已经在官家听用,也算有身份的人了,也该成家了。于是魏三开开心心的把程大姐娶进了家门,魏三一看程大姐长得非常漂亮,也很满意。但是能魏三一碰她,她就把魏三推开。还把衣服裹得紧紧的,魏三不明白啊,又着急上火,急得扯开了她的衣服,连衣带都扯断了。剥开衣服一看,书中描写咱也就不说了,魏三也是蛮有经验的,一眼看出就不是处子。于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他就殴打程大姐。程大姐的哭声吵醒了魏母,魏母问魏三:“花枝一般的女子,你殴打人做甚?”魏三委屈的说道:“才十几岁的女子,门户会这样吗?”打逼问程大姐,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程大姐就从实招来。讲了他这几年都干了什么事,她与母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书中原话:“一一招来,许多秽亵之言,不堪写在纸上”。然后还说她母亲告诉她,魏三现在已经有一个举人头巾了,当然不会再要一个绿头巾。所以呢你要用一个雄鸡的鸡冠狠戳,戳出血来,滴在白絹上,冒充落红。但是一定要趁魏三后半夜喝醉酒的时候,谁知道魏三太着急,没有怎么喝酒。于是事情就败露了。第二天,魏三气的让程大姐穿了一条红裤,穿了一件青布衫,带上系了那块鸡冠血染的白绢,反绑了手。他在后面拿着鞭子抽打着,让程大姐一步一步的走到到程家,休了她。如何验红?在古代结婚的时候,验红这个习俗在明朝的时候才开始的。也就是在结婚的洞房里,父母会在新人的床上铺上一块白布,来检验女子是否是处子之身。在有些地方对这个非常看重,据《畏庐琐记》记载
粤人则重验红,试之果处子,则明日必广取小豚,炙而遍饷亲知,否则阒然,人争耻之。
意思就是,粤人非常看重验红,如果新娘是处子之身,第二天一定会烤了一个小猪,邀请亲朋好友告知他们。如果那一天没有动静,人们都会耻笑他。而女子呢?可能会很惨,这个要看夫家的意思。夫家有权利休妻,因为这是犯七出之一的“淫佚”。就像《醒世姻缘传》里程大姐的遭遇一样。
网友历史宝藏说: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之前看过一个古装的电视剧,时间太久,忘了叫什么名字了。有这样一段剧情。
新婚的小夫妻在洞房之时,男人的母亲悄悄给他一块白色的毛巾。同时女孩的眼神中有一丝一闪而过的担忧。于是女孩就想办法,把男生灌醉,然后咬破手指,将血悄悄涂在那块毛巾上……第二天早上,婆婆看到毛巾上的“落红”,面露欣喜,对新媳妇言听计从……
古人确实很重视落红。
因为没有其他的好的办法来验证女孩是不是处女。
所以只能采取这种原始而相对有效的办法。
如果新婚之夜没有这个,那么女孩以后的生活会多少有些麻烦了。
是个男的,本能上都比较在乎这个。如果知道自己被绿了,就算当时不说,以后两个人遇到点问题,抛出来就是个重磅炸弹,直接能把女孩炸的无地自容。
轻则就是这样的家庭矛盾,严重点的,退婚休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还有沉不住气的男的,跑到老丈人家闹事的,这都见怪不怪了。谁让古人的知识水平低下呢?
没有落红,难道就不是处吗?
答案是否定的,从生理学上讲,女孩的那层珍贵的膜,会在性生活前因为各种原因不小心破掉。如剧烈运动、摔着碰着,等等。并且膜上的孔,也是分为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女孩上面的孔比较大,也就不会落红。
由此可知,古人的这个观念,是比较落后的了。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网友搞史人说:
“落红”,对于中国古代女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贞洁情节,也是嫁给丈夫的最重要的致命关卡。“落红”的原意是“落花”,在中国古代,落花指的是童贞女子的处血,也就是从一个女人的洞房里流出来的血。这就是落红。因为它像红花一样艳丽。这个术语已经发展到今天,也指处女膜破裂引起的出血,也是贞洁的代名词。
那么在中国古代,如果洞房后女子没有落红,会有什么下场呢?
如果新娘在新婚之夜并没有落红,那么她就会大难临头,这意味着这个女人是一个不洁净的人,中国古代对待不贞洁的人是非常凶狠的,它比死亡还要可怕。最轻的惩罚就是被嘲笑,丈夫一家不起头来。最糟糕的人被丈夫毒打,或者活活烧死,或者淹死在猪笼子里。
被嘲笑,夫家永远抬不起头。
流言蜚语猛于虎,这句话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突出,即使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如此。在中国古代,如果一个男人的妻子没有落红,他会感到自卑,因为他的妻子不贞洁,会遭受到丈夫不公平对待,从此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甚至比一个女仆更低。
遭受夫家毒打,被休妻,赶出家门。
一般来说,女人第二天早上没有落红就会被丈夫毒打,这也为妻子将来在家里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有时,妻子会会受到折磨,被迫询问通奸者是谁,然后被打,被赶出家门。
未落红的女子会被烧死、浸猪笼。
在中国古代,大多数的家庭和部落都是群居的,一个村庄往往是一个大姓家族。这些大家族通常都有族长,族长的权力非常大,族民们的等级意识根深蒂固。如果丈夫将妻子未落红的情况向族长汇报,要求族长出面解决,族长为了保全家族的面子,有时会将女子活活烧死,甚至装进猪笼,沉入水塘淹死,以安慰祖先。明代,由于朱元璋高度重视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各地百姓都忠于贞洁。朱元璋命令所有女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贞操,如果失去贞操,那么就失去了自己的清白。
明代以后,贞节观念在清代达到了顶峰。
在清朝之前,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自愿守寡,也可以不守寡。但在清朝,为丈夫守寡成为强制性要求,如果一个女人没有守寡,别人不仅会对她冷眼相看,寡妇还会一辈子背负这个不贞洁的骂名,有些寡妇承受不住这个压力,会选择自杀。我是【搞史人】,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