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太上邪神说:
波以其传播介质为参照系时,传播速度不受其传播介质运动速度的影响,这是波的特性。以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证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不符合逻辑。光以其传播介质为参照系时,速度不变,不能证明光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时,速度不变,相对论是一个谬论,是一个迷信的理论。
网友路平说说:
其实关于相对论的各种误解还是蛮多的。“如果飞船无限接近光速,那飞船内的时间是静止的吗?为什么?”其实就是极为典型的误区之一。那具体哪有问题呢?我们先从爱因斯坦说起,其实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了几篇开创性的论文,这当中就包括了狭义相对论。其中《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就是被我们叫做狭义相对论的那篇论文,这篇文章统一时间和空间,将两者并称为时空。而《物体的惯性同他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则是后来补发的一篇,爱因斯坦推导狭义相对论的方程,发现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并且统一了质量和能量,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所以,质能方程其实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副产品,而狭义相对论一开始这样称呼时,爱因斯坦是不太乐意的,他其实更偏好于绝对论。但其实无论哪一种叫法,都能体现出这个理论的特点。那具体是啥特点呢?首先,我们要清楚研究对象,其实我们要搞清楚参照系,也就是相对谁而言。相对论确实有时间膨胀效应,可问题是,这个膨胀不是运动的物体自己的时间膨胀了,而是别人看他的时间膨胀,无论是谁,其实感受到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原本你在家里躺着看书,半天看一本,现在你在接近光速的飞船上,你还是半天看一本。为了理解这个,我们可以来仔细讲述一下这个案例:讲述案例之前,我们要来搞明白一个问题,时间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要粗暴地给时间下定义,相信我,你一定会失败的,这都几千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准确定义时间的。不过,我们虽然无法定义时间,但是我们可以测量时间。具体来说,就是古人看时间咋看?一个昼夜就是一天,月亮绕一圈就是一个月,中世纪欧洲用钟摆的一来一回计时,我们手表呢?其实是靠周期性的振动计时。如果你实在没有工具,你甚至可以用脉搏来计时。所以,我们至少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从测量定义法的角度来看,时间其实是周期性的运动(变化)。这个我觉得你肯定没有意见对不对?毕竟,我们现在都是这么干的。那么,我们现在假设一种光钟,它在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瓶子里,光一上一下,记为1秒。那如果你在飞船里,拿着这个光钟,然后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从地球上掠过,而我是地球上的观测者,那我们双方看到的景象是啥样的呢?时间上,如果我们眼色都够好,你看到的光钟其实还是一上一下,但是我在地面上看到的你的光钟其实是锯齿形的,这时候,我们引入“光速不变原理”的狭义相对论基础假设,所以其实,我看到你的时间是膨胀的。(多补充一句:假设我也拿着光钟,那我看到我的光钟也是一上一下。)那这个膨胀效应是多少呢?其实狭义相对论也有推导公式的, 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认为狭义相对论非常难,全世界没几个人懂得,其实这个观念是有问题的,这种说法起源于1919年的爱丁顿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言论。要知道狭义相对论是1905年提出来的,现在都9102年,100多年过去了,相对论都是大学物理课的一部分内容了,难道老师也整不明白瞎教么?而且如果好好研究过狭义相对论,你会发现,其实初高中数学完全是可以解决的。涉及到质能方程的需要涉及到一点微积分,也是高中水平可以征服的。回归正题,这个光钟时间告诉我们一件事情,所谓的时间膨胀,是地面上的人看飞船上的时间发生了膨胀,为了加深理解,我再补充一下,飞船上的1秒,地面上看是2秒,那实际情况就是,如果飞船上的你在做广播体操,我看到你的广播体操就是放慢一倍的慢动作广播体操,这就是实际效果,而你在飞船上,其实你感受到的还是正常倍数的广播体操。这里再多说一句,因为运动是相对的,如果我在地面也做广播体操,其实飞船上的你看到我做的广播体操也是放慢一倍数的慢动作广播体操。因为我相对于你也是接近光速在运动。所以,关键是要时刻盯住是相对谁而言的。可能你会问,那双生子佯谬到底是咋回事?其实导致双生子佯谬最大的问题:参考系的变换。注意看,我们之前的例子,你会发现,就是你驾着飞船从我身边掠过。但是双生子佯谬这个问题可复杂了。为啥呢?因为它涉及到掉头,之所以飞船上的人会年轻,是因为在掉头的一瞬间,参考系发生了变换,如果飞船上的你能时刻看到我的状态(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假设可以)那你会看到,你再掉头的那一刻,我在迅速的老去。这其实也引出了“广义相对论”,也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后的第10年,他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网友mcz107436431说:
如果飞船的速度无限接近光速,飞船上的人会观察到地球上的人动作很慢,接近静止状态。例如吃一顿饭用了1年时间。同样的道理,地球上的人也观察到飞船上的人动作很慢,接近静止状态。双方都认为对方光速飞船上的人和光速地球上的人时间变慢了,接近静止状态。几乎不需要时间,在宇宙中无限远的地方任意穿梭。但是,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船把地球当参照系或者地球把飞船当参照系都是同等的。都是光速飞船或光速地球。因此,地球上的实际时间不变慢,飞船内的实际时间绝不会变慢,更不会静止。由此可见,相对论所说的时间变慢只是双方观察到对方的时间变慢。飞船内的实际时间和地球上的实际时间不会有丝毫的变慢。如果飞船正好等于光速匀速离地球而去,飞船和地球都观察到飞船离开时的静止地球画面和静止飞船画面。好像对方的时间都静止了。如果飞船超光速离地球而去,飞船可以观察到地球过去的情境(时光倒流),因为超光速飞船追上了地球以前发到宇宙中的光。但地球上的人再也观察不到超光速飞船了,好像超光速飞船永远消失在茫茫宇宙中了。这可能就是飞船不能超光速的原因吧。由此可见,不论是亚光速、光速还是超光速飞船,它们内部的实际时间和地球上一样,不会有丝毫的减慢、静止或倒流。只不过是观察到的情况不同罢了。
网友火星一号说:
不会。飞船的速度不管有多快,有多接近光速,飞船相对于自身都是静止的,飞船内的时间流逝速率不会趋于停止。飞船上的人依然会感受时间照常流逝,他们与生活在地球上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根据狭义相对论的动钟变慢效应,参照系的运动速度越快,时间流逝速率越慢。然而,这并不是说参照系本身的时间真的变慢了,而是相对于静止参照系的时间变慢了。相对论所说的钟慢效应并非相对于自己,而是相对于别人。因此,飞船的相对运动速度无论有多趋于光速,其中的观察者都不会觉得自己时间会变慢,他们不会过着“慢动作”一样的生活。对于飞船上的观察者而言,无论是一秒还是一分还是一小时都不会有变化,他们的寿命不会增加,更不会长生不老,而是会照常衰老死亡。但对于相对静止参照系中的观察者而言,高速运动的飞船的时间流逝速率会变得很慢,飞船上的一小段时间就相当于地球上漫长的一段时间,飞船上的人看起来可以活很长的时间。利用这样的原理,飞船上的人可以实现去往地球未来的时间之旅。另一方面,引力也可以导致时间膨胀效应,这是《星际穿越》中的时间穿越原理。
网友太空科学站说:
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因为这一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若干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一篇名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狭义相对论”
在狭义相对论中有两个普及性非常高的公式,分别是质能相当公式和时间膨胀公式,前一个公式为人类揭开了“微小的质量对应着巨大的能量”这一事实,后一个公式保证了近地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能够正常工作,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狭义相对论里的这两个公式,人类文明根本不可能是今天的模样。除了原子弹和人造卫星外,质能相当公式和时间膨胀公式还给未来人类的宇宙活动设立了天花板。根据质能相当公式E=MC²,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会因为质能一体而发生“质增”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强,通俗的说就是“速度越快质量越大”。此外爱因斯坦的计算还表明具有静止质量的物体,其速度在达到光速前质量就会变成“无限大”,所以说未来人类的飞船只能无限接近光速而不能达到光速。
以无限接近光速运动的飞船除了受到质增效应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时间膨胀效应的影响
“速度越快,质量越大,时间越慢”才是未来近光速飞船运行时的真实状态,而受时间膨胀效应的“启发”,很多人都认为无限接近光速的飞船内的时间是静止的。但事实上近光速飞行的飞船内部时间仍然是正常流逝速度,其内的光速也仍然是正常光速,也就是说飞船内部的人员也会生老病死而不是大部分人想象的“青春永驻”真正能感觉到近光速飞船内的人“青春永驻”的只有低速运动状态下的地球人,因为低速运动状态下的地球上几乎感觉不到时间膨胀效应的影响,因此在地球人的参考系里近光速飞船可能是飞行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回来地球,但在无限接近光速的飞船内,成员们只会觉得自己只驾驶飞船飞行了几分钟或者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