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洞质量大很多倍的恒星可以吞掉黑洞吗为什么

原创 野人  2023-07-17 19:25  阅读 22 次

网友牛大大chen说:

不能,还是黑洞吞噬恒星,因为黑洞内部的结合力要比恒星内部的结合力大的多,黑洞会一块一块地将恒星吞噬掉的。

网友丝兰说:

首先感谢邀请。恒星分布在太阳系周围,核聚变到铁元素。稳定性强。但是恒星质子变强者亮,有三星和一的磁场引力亮度。同样有强就有弱,弱的地方能量源会不断的吸引周围的群星。也就是小点的新星,能量并没有多亮。使恒星黑洞不断增加能量,超大的能量源头活水喷出。那么比恒星黑洞大很多倍的恒星同样存在太阳系周围。互相吸引,群星能量源。有时小点的新星会碰撞火花。黑洞的能量不断增大,于三星和一的能量共存太阳系周围。黑洞又因轨道运转,时速不同。所以很少碰撞,听光音波传递辨别黑洞的能量大小。所以比黑洞能量大好多倍的恒星,不会吞噬黑洞。

网友平常人246089341说:

吞不掉黑洞,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所以所有的物质都要被黑洞吞掉。

网友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说:

比黑洞质量大很多倍的恒星可以吞掉黑洞吗?再大的恒星都吞不了黑洞,反而越大的恒星越容易被临近的天体给偷走物质,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为什么越大的恒星越脆弱?在大家的印象中,大的另一个含义也就意味着强壮,要不然就不会有以大欺小这种说法了!但在恒星界却是另一个概念,因为恒星的大是有原因的,一种是本身体积庞大,而另一种则是因为恒星的不同演化阶段所导致,我们先来说说恒星演化所导致的红巨星!1、红巨星红巨星是从黄矮星开始到40倍太阳质量以下恒星特有的一个演化阶段,它是一颗恒星演化到末期一个极度不稳的燃烧阶段!质量在小于2.5倍太阳质量以内的恒星,辐射层的存在使得氦元素堆积在核心,当氢元素消耗殆尽后失去辐射压支撑的外壳将会发生坍缩,将会突然达到氦点燃聚变的温度,一分钟之内堆积在辐射层内的氦元素即聚变成碳元素,并产生大量的能量向外壳传递,出现所谓的“氦闪”!而外部气壳也在一次次氦闪中逐渐脱离恒星成为行星状星云!质量在9-40倍之间的恒星在内核氢元素耗尽后则会继续燃烧外围氢元素,而内核氦元素则会收缩达到聚变温度,从而产生更大的能量,导致外壳极度膨胀,表面温度则继续下降而偏红,这就是红巨星的来历!迄今为止发现体积最大的红巨星是盾牌座UY,假如将它放到太阳系,它的直径达到了土星轨道附近!但它的总质量只达到了太阳的7-10倍!2、超过爱丁顿极限的恒星在这里应该简单了解下爱丁顿极限,恒星的一辈子都是辐射压和引力平衡的结果,无论是红矮星还是黄矮星或另一个发展阶段的红巨星,只有一点不一样,哪个略占上风,小质量恒星比如黄矮星,初期辐射压对抗引力坍缩,恒星维持正常发光,但后期氦元素燃烧辐射压剧增,将会导致恒星出现膨胀,这就是红巨星的来历!但有一种恒星,诞生后辐射压与引力就几乎处在了临界状态,剧烈的恒星风使得大量的恒星物质逃离了恒星,因为恒星的引力已经无法束缚住恒星咆哮的核心!这种就是处在了爱丁顿极限的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50倍!二、能吞噬恒星不止是黑洞,还有白矮星、中子星!Ia型超新星爆发就是我们要聊的话题,因为这样的恒星天文学家非常感兴趣!它是一颗白矮星和恒星或者红巨星的组合,大部分是与红巨星的组合,因为膨胀后的恒星物质刚好落入了白矮星的洛希瓣,它将大量吞噬恒星物质!白矮星有一个特性,它是内核质量低于1.4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坍缩而成,因为质量不够它只能坍缩成电子简并态物质组成的天体,称为白矮星,它恒星终极命运中最后还保留物质特性的天体,比如碳氧白矮星!它的这个特性非常奇妙,即:吞噬伴星物质后超过1.44倍太阳时即发生Ia型超新星爆发,因为爆发时质量非常恒定,爆发的光度一致,因此天文学家经常用它作为标准烛光,因为我们已经知道Ia型超新星爆发时的能量级别,那么只要测算光度即可知道目标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当两个天体接近时候,两个天体的临界等位面会在他们之间的拉格朗日点交会,在两个天体间形成一个8字形的瓣形状,当恒星物质超越了恒星的洛希瓣,扩展到了洛希瓣外时,它将被另一颗致密天体所吸引而通过拉格朗日点落入另一颗天体!上述式中,r1为天体的洛希瓣,M1和M2分别为大天体和小天体的质量,A为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我们会发现,致密天体总是在这个拉锯战中占优势,比如白矮星和红巨星在相互接近的过程中,白矮星的洛希瓣始终会在其周围,而红巨星的则因为密度极低,因此它的洛希瓣会逐渐缩小到恒星内部,此时两者之间的恒星物质交换即刻发生,只是白矮星属于接收方,恒星则慢慢被白矮星所吞噬!恒星在面对致密天体的小弟弟-白矮星时已经束手无策(但只要恒星够大,白矮星将会超过1.44倍太阳质量时自爆,比如第谷超新星,恒星最后存活),那么在面对更进一步的中子星时根本无招架之力,最后与致密天体的祖师爷黑洞对决时直接就弃械投降了!但这并不是黑洞想要的,因为黑洞真正的目的是将恒星彻底吞噬!

网友科学与视界说: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核聚变燃料耗尽后,无法抵抗恒星本身的重力坍缩引起的。只要恒星残骸的质量大于3倍太阳质量,就会形成黑洞。所以,黑洞最少也有3倍太阳质量。目前发现的最小黑洞有3.8倍太阳质量。图:1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模拟目前发现的质量最大的恒星是R136a1,它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65倍,光度是太阳的870万倍。这个质量甚至超过了形成恒星的理论上限。科学家们估计这颗恒星是多颗大质量恒星合并形成的。在它周围还发现了几颗质量超过100倍太阳的恒星。图:红矮星、太阳、蓝矮星和R136a1R136a1和一颗质量最小的黑洞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这颗质量巨大的恒星会将小个子黑洞吞噬吗?图:吞噬恒星的黑洞不,恰恰相反,黑洞会吞噬恒星物质,迅速的增大自己的质量。最终,黑洞将完全的吞噬掉整个恒星。黑洞是不可能被摧毁的,任何施加到它身上的能量或质量都会成为它的一部分。黑洞只有在霍金辐射的作用下逐渐蒸发掉自己的质量。但目前宇宙背景辐射温度高于黑洞表面的温度,所以,在目前的宇宙环境下,黑洞只会慢慢增大(吸收宇宙背景辐射能量)。只有在宇宙慢慢冷却下来后,背景辐射温度低于黑洞表面温度后,霍金辐射的威力才会显现出来。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17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