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崔老师从化粉丝团868说:
月球被太阳吸过去 围绕太阳公转 可能会被太阳烤到几百上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太阳大爆炸时一起毁灭
网友世事洞明皆学问问问问说:
这个问题前两天有人问过了,原著是地球未走之前为免地月相撞,先把月球装上发动机推走了,然后,地球走了。月球将变成太阳行星。然后,氦闪时被吞。
网友戏饭子说:
《流浪地球》中月球的结局:被人类抛弃了。
月球命运这一点,电影中没有提及,原著和电影对木星反而很重视,因为毕竟逃离太阳系最重要的是运用了木星大气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引力弹弓效应。虽然电影里没有相关的片段,但是关于地球走后月球的命运,大刘是有所交待的:在回家的航程中,我们看到了启航的第一个信号:夜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彗星,那是月球。人类带不走月球,就在月球上也安装了行星发动机,把它推离地球轨道,以免在地球加速时相撞。月球上行星发动机产生的巨大彗尾使大海笼罩在一片蓝光之中,群星看不见了。月球移动产生的引力潮汐使大海巨浪冲天,我们改乘飞机向南半球的家飞去。
可见,在原著中,大刘不仅给地球装上了行星发动机,还给月球也装上了,这也就是与地球相伴一生的月球,它最终的命运--被放弃被抛弃。
为何呢?首先,地球逃离太阳系,是绝对不可能再带上自己的卫星的。况且地球未来流浪到其他星系,最大可能也是泊入其他星球的卫星轨道,地球自己也成为了他人的卫星。在月球安装发动机目的,也是让月球离开地球,自己去流浪,这个决定也给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了潮汐,滔天的巨浪淹没了城市。
当然月球还有一种结局:被太阳的氦闪毁灭。
所谓氦闪,是质量较小的恒星在主序星阶段末尾的一瞬间,由于核心压力突然达到氦聚变的条件,而引起的一次由内而外直至太阳中层的连锁氦聚变反应。比如说太阳,太阳核心的氢元素在聚变燃烧后会转化为暂时无法聚变的氦元素,沉积在太阳中心,形成一个致密的核。当这个致密的核变大,原本在太阳核心发生的氢核聚变燃烧,就转变为在致密的氦核之外发生。这种转变会使得太阳失去稳定性调节机制,能量产出不断增加,并且体积开始膨胀,变得更红。该过程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巨大的能量,并推开恒星的外壳,从此之后,外层物质逐渐扩散,内核收缩进入氦聚变阶段,成为红巨星。在这种演化的末期,红巨星中心积累了足够高的温度,最终会使得氦构成的核心开始聚变,失控的氦核心燃烧会在数秒的短暂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被称作“氦闪”。虽然不大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但是在大刘笔下,太阳的氦闪是足以毁灭太阳系的任何星球的,首先观察到的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它被氦闪吞噬而完全毁灭。这时候月球同样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网友时间的侧面说:
《流浪地球》中只说了把地球当做飞船开走了,并没有说把月球也一并带走。按照这个逻辑推理,月球应该是仍然呆在地月轨道上,成为太阳☀️的一颗行星,替代了地球的位置。
网友葆光室主人1说:
如果是地球抛弃了月球,而脱离原轨道向外奔去,那么,月球原来离开地球那点距离,将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被拉向太阳,如果月球向内运动途中,遇到金星或水星,靠近其轨道,有可能被俘获成为其卫星,如果遇不到,那就被吸进太阳内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