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本你看后受益匪浅的书英语

原创 野人  2023-08-02 10:05  阅读 10 次

网友家驹手绘说:

读过的书和让自己受益的书不少,自己推荐一本与艺术有关的书籍《蓝围巾男人》,作者为马丁-盖福特。作者是英国一位艺术评论家、作家。该书记录了著名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以作者为模特的创作经历,作者从模特的角度,讲述了弗洛伊德为自己画肖像画的过程。本书的封面。弗洛伊德画的就是这幅肖像画。弗洛伊德是英国当代伟大的画家,也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视画画为生命,孤僻、封闭的弗洛伊德奉行我行我素,远离外界的喧嚣,一直坚持表现主义绘画,一生都在创作,直到去世前都还在画画创作。他的绘画艺术影响了我国很多画家,比如陈丹青、刘小东等一批画家。弗洛伊德在创作中。2005年。自己在拿到这部书的时候,有些急不可待地就想读,这本书有两百多页码,硬封面精装本,其中有六十四幅插图。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感到印象特别深的是弗洛伊德对写生艺术的严谨和认真态度。弗洛伊德画的模特的名字就叫《蓝围巾男人》,在创作《蓝围巾男人》的时间共花了七个月,模特一共去了弗洛伊德的画室有四十次。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同模特交谈,说话,其严谨的创作,很慢,思考不少,不妨摘录书中第十页的一段文字,足见弗洛伊德的认真投入,这是一种绘画精神,值得自己学习,和去体会。弗洛伊德自画像。2002年。“在整个画肖像画的过程中,弗洛伊德都是时而与交谈,时而全神贯注在创作中的。在那些他全身心投入的时候,他不断地移动,其脚步极像舞蹈动作,往帝边跨一步,目不转睛盯着我,然后手举炭笔在空中比比划划。他的炭笔是直立地拿在手上,随着他特有的转身动作,炭笔在空中划出一个弧形,转回到画布上画上一笔。在此过程中,他不时小声地自言自语:‘不,不是那样的。’‘是的,再多一点。’‘稍微再------’有时他的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隔一段时间,他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团棉花在画面上擦去一两笔。有的时候他会往后退一大步,歪着脑袋端详整个画面。”这是本书的封底。弗洛伊德在创作肖像画的过种中。这是一段让人感动的记录和文字,类似这样的叙述还很多。作为一个大画家,画一幅肖像的认真投入,确实让自己深受教益。在当下什么都讲快,讲速度的下,弗洛伊德的慢慢画画,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在自我的绘画世界里,一丝不苟。当自己在画画着急的时候,可以好好读读这段文字,让大师的冷静和严谨认真,帮助自己把握住方向。男人和他的女儿。1963年--1964年

网友乡巴佬爱弹琴说:

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我强烈推荐这 4 本 | 建议收藏


第 1 本:《暗时间》这本书的作者是刘未鹏。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总体上在这8年里,作者平均每个月写1篇博客或更少,但从未停止。刘未鹏说写博客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坚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能取得一些很可观的收益。而另一个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得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原本需要费力去驱动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饭,云淡风轻。 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


第 2 本:《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艾·弗洛姆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第 3 本:《陌生人效应》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如何聪明地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成为每个人一生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作者格拉德威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3 大原则,12 个“陌生人效应”。用十余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吸取人际关系的普遍教训。无论是在亲密关系、工作关系、商务关系、谈判关系中,做个清醒决策的聪明人。做社交关系中的聪明人!。读书人老高在这里强烈推荐给书友们阅读。


第 4 本:《反焦虑思维》,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尔·克肖和比尔·韦德。两位作者都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你是否也会时常有这样的焦虑:经常觉得压力山大,发愁事情永远没完没了?想事情总是先想到消极的一面,每天负能量满满?一遇大场面,就习惯性焦虑、失眠、不安?凡事思虑过重,想太多,愁太甚,永远处在焦虑状态?在这本具有可操作性的书中,两位心理学博士基于30多年的执业经验,为我们分享与提供了8种焦虑自救的良方。从理解自身的状态到学会控制思绪,从心流到超级思维,这些方法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般为我们破解无处不在的焦虑,帮助我们重获安全、自控、自在的生活。因为我们都深有体会,成年人的生活都是繁重的,工作的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的琐碎没有谁能逃得了,等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除了把这一切扛下来,别无他法。所以学一点和懂一点心理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助力我们去化解和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扰,让我们知道“怎么会这样”。从而使我们更轻松更健康地生活去工作。


对了,如果你也想阅读这些书,可以加入电子书阅读群,群文件里正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书版。群文件里还有339本国内外经典名著书籍(文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经管励志类等),电子书版随意在线阅读和下载,加入的方法请点击这篇文章查看(300多本电子书在群里了,千万别错过!| (强烈推荐))。往期文章 阅读推荐:


“职场人必知,这12个工作基本 ”| (强烈推荐) 这本书,能让你活得没有烦恼 | (建议收藏) 这本书,再怎么忙 也要看看 | (建议收藏) 这本书,后悔没有早一点读|(深度好书) 这是一本,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很强大的书 | (深度好书) ———— 读书人老高 回答 2022年2月17日。

网友学前教育领路人说:

幼儿期是人生关键期。我介绍: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优秀幼儿早教系列"。符合国家教育新政如:①2020年,家庭教育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家长也要接受教育。②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其核心内容是"养成教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西文化的激荡。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怎样教育子女?内容丰富,操作性強,家庭必备,家长必读,图文并茂,益智有趣,教子有方,受益匪浅,从小抓起,必成大器!

网友赵汝夷说: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陆键东

该书读来荡气回肠,仿佛亲临当年大师的风范与坎坷过往。时代与个人命运交叠,是被历史洪流裹挟而去,还是以笔藏其品格于其中?落笔写就“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最终如何抉择?1948年,北平经历着国民党的“抢运学人”。与抢运文物、黄金白银相比,抢运学人便显得低调许多。1948年12月15日,北大校长胡适登上了国民党为其准备的专机飞往南京,这拉开了“抢运学人”的序幕。与胡适的高调不同,当时的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陈寅恪一家也低调抵达南京。时值战乱纷飞,政治局势严峻,国民党颓势已显,共产党高歌猛进,何去何从?最后,陈寅恪抵达了广州的岭南大学,欲将广州作为人生的最后一站。诚然,广州也带给陈寅恪晚年一些亮色。1950年,中央开始对知识界改造,尤其在史学界,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史学研究中的领导地位。中央也劝陈寅恪北返,担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1953年,陈寅恪对北京来的说客答复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便答应北返:一是允许研究所不信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是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证明书,作挡箭牌。此两条条件震惊时人,故有流言传出陈寅恪公然不学马列的说法。

陈寅恪对此非常坚定:“我为学术争自由。我自从作王国维纪念碑文时,即持学术自由之宗旨,历二十余年不变。”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是陈寅恪在王国维投水自沉两周年后写的纪念碑文,而陈寅恪也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回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马列主义声势浩大,人人论著必言马列主义,甚至有一批专家学者,公然提出与“旧我”割裂,学马列主义。而此轰轰烈烈学习马列主义洪流中,陈寅恪提出“为学术争自由”显得独树一帜。当时的陈寅恪已经六十三岁,他双眼失明,声音却掷地有声,“在那一刻拥有中国传统历史学家某种秉笔直书的壮烈情怀”!

当然该书也有一些欠缺:

叙事情感浓厚,带有极强个人色彩,读来容易上头,如若作为通俗读物,已然足矣!但作为历史系学生,体味史事蕴含的情感之外,更要溯源史料,客观分析。

网友作家水孩儿说:

王刚的长篇小说《福布斯咒语》,大家可以读一读,尤其企业家。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43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