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回后韩信官拜大将军,留给我们怎样的启发?(萧何月下追韩信求姻缘)

原创 野人  2023-12-06 09:00  阅读 0 次

网友夜航船水手说:

谢谢邀请,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萧何,韩信,刘邦在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萧何追韩信的前后经过。

大致经过

秦朝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以法治天下,由余人民对政策不习惯,更兼秦朝不停的劳役和兵役让人民不聊生,人们都怀念诸侯王的时代,但畏惧秦始皇的威势,没有大规模的动乱。等二世继位,更是变本加厉的奴役百姓,终于激起民变。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六国贵族之后趁势崛起,天下大乱。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陈胜、吴广、魏咎、田儋、项梁等枭雄相继战死。为了重新振奋人心,楚怀王抛出一个约定。谁先进关中灭了秦就封谁为关中王。刘邦采用巧妙的策略,以较小的代价先到关中。而项羽历经艰辛,打垮秦军主力,赢得了反秦义军首领的实际地位,后进关中。鸿门宴上项羽压制了刘邦。项羽不按楚怀王的套路,重新做了分封,把刘邦封到汉中。更过分的是项羽在关中一通烧杀,扬长而去。韩信是项羽帐前执戟郎中,本有大志大才,然而项羽一直顺分顺水,也用不到他。他就在另寻他路。韩信对比了刘邦在关中通过约法三章广发邀买人心与项羽的三光政策相比较,看到刘邦的潜力。更兼,项羽依仗自己的军力,不珍惜关中之地的战略地位,一心返回彭城。经过了解,刘邦阵营虽然不缺猛将谋臣,但是缺少大将之才,韩信决定冒险放弃在项羽阵营中尴尬的地位,前往刘邦阵营寻找机会。韩信其人,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但是并没有相匹配的为人处世之道,二来,他也要以底层的身份来再考察一下刘邦阵营的核心力量成色有几分。刘邦的军纪还是很严明的,韩信等人居然违反军令,正五花大绑等待被处决。一起犯事的已经有13人掉了脑袋。韩信仰天而望,心想难道他就这么结束了吗,他不甘心啊。说来也巧,他看到一个人物路过前呼后拥,必定是个大人物。‘沛公难道不想得天下吗?为什么杀英雄好汉。’路过的人,吃了一惊,看到此人相貌非凡,于是叫刀下留人。这个大人物,乃是大名鼎鼎的夏侯婴,是刘邦心腹。夏侯婴就跟刘邦说起韩信这个怪人。刘邦当时正郁闷呢,也没太留意。随口让夏侯婴给韩信谋了个管理粮草的都尉身份。正是有了这份工作,韩信与萧何接触了。通过日常接触,萧何发现韩信乃是国士无双。萧何非常器重他。还没来得及跟刘邦推荐韩信,韩信已经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当时刘邦军队好多人都不想进汉中,选择了逃跑,韩信也跑了。萧何一听韩信跑了,来不及给刘邦留句话,快马加鞭前去追赶。等追回韩信,两天已经过去了。刘邦再见到萧何,五味杂陈,大骂萧何,以为萧何也要离他而去。萧何道出实情,执意要封韩信为大将军。刘邦见萧何如此坚持,必定有他的道理,于是按照萧何的建议,筑拜将台,选了吉日良辰,举行拜将仪式。等大家一听封一个无名小卒做大将军,全军上下一片哗然。

刘邦给我们用人的启发--授权、收心;考察、任用

这个故事立隐藏着一点,刘邦对萧何的充分授权,核心人员的向心力很强。很多普通将领逃跑,然而核心人才如萧何等人忠心耿耿,不但不跑,都是把汉王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包括夏侯婴保住韩信性命,包括萧何急急忙忙追赶韩信,天地茫茫,找个人,能容易?萧何毫不犹豫去追,根本不考虑追不到怎么跟刘邦解释的问题。当时刘邦刚刚到汉中,千头万绪的事情都压在萧何身上,但是他敢放下这些事,去追韩信,事后,刘邦竟然也听信了萧何那么离谱的建议---不仅刘邦怀疑韩信的才能,全军上下都不相信,当然,如果韩信的才华很容易被发现,那么他早就在项羽那儿立功了,轮不到刘邦捡漏。也说明刘邦对萧何做了充分的授权,萧何对自己手下的人才如何任用和选择有很大话语权,而且,可以跨专业,跨级被向刘邦举荐,刘邦是不考核他的KPI的。再一个,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宴会上就与韩信聊上了,一聊,发现韩信的见解的确高人一等。宏观上,坚定了与项羽争天下的信心,微观上把握了入关的时机。但是,刘邦可没有让韩信独自掌兵。韩信领兵是在刘邦兵败彭城之后的事,之前,可以算是大将军军衔,总参的职位。看看,刘邦,用人的尺度,拿捏的到位不。

萧何给我们做事的启发---用心尽力,果断,担当

萧何是文官主要任务都是军需后勤,在打进咸阳的时候,别人都在抢金银财宝,萧何第一时间把秦国的典籍图册收集起来,免遭破坏,如此一来,掌握了天下虚实远近,为后来争天下取得很有价值的情报。在追韩信这件事,他也毫不顾忌自己的利益,单人匹马,两天不休,而且当时天下可不太平,路上说不定遇到啥事,他一个文官,为了留住一个武将,甘愿冒着风险去追韩信。就这份心,扪心自问,几人能有。从萧何回来后,刘邦骂萧何来看,如果萧何追不回韩信,那真是空口白牙,不好解释,但是萧何去追韩信的时候客没有半点犹豫,如果跟刘邦说,刘邦当时不认为韩信有才,或许就耽误了。不去告知刘邦,直接去追,可以算是当机立断,因为事情充满不确定性,后果难料,也是满满的担当,一心就是去追,不考虑别的。当然,这种情况,往往不是单方面就能促成的,跟个人有关,跟组织文化也有关系。

韩信给我们的启发---内核要硬,断离舍,自我推销

首先内核要硬,也就是自己要有才能,如果才能追不上野心,那一切免谈。你看韩信经过多少关口,才能在知人善任的刘邦面前取得一展身手的机会,没有真才实学,那是万万不能。韩信一直有一颗做王的心,执戟郎可不是他的目标。项羽的平台,在当时是很强大的,然而,对于韩信来说,毫无意义,舞台虽大,与他无关。战事即将结束,刘邦野心勃勃,不想安于现状。韩信再不搏一把,恐怕历史上真就不会有他一笔了。敢于到次一级的平台从小头目做起,也要去试试。当然风险也很大,要不是夏侯婴,韩信也就是淮阴街头那个被笑话了一阵的钻当少年罢了。我们也看到,韩信的自我推销能力确实照他的军事才能要弱很多。在老家,连生存都成问题,要寄人篱下,受人欺负,钻人裤裆,谁能看出半点才华。等参军,在项梁、项羽阵前,也没有啥机会,要说项羽不会用人,陈平一个新来的也混的不赖。再到刘邦阵营,要不是萧何慧眼识英才,哪有出头的机会?缺少自我推销的本事,这个可能是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也是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个是韩信的弱点,是刘邦的强项,不再这个故事里体现,需要我们再关注其他资料。

网友心向青山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我想,韩愈的《马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世上其实并不缺乏千里马,但缺少的是慧眼识珠的伯乐,缺少的是风云际会的环境和时势。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天生适合乱世,有的人则是治世之才,用错了地方,人才也会变成庸才。既然伯乐不常有,我们所要做的唯有自己创造机会,毕竟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网友主父先生说:

谢邀,首先韩信能受到刘邦的重用并任大将军,都源于萧何的全力保荐。秦朝末年,各地起义纷争而起,韩信先投项梁,因不受重用而转投刘邦。开始做个治粟都尉。并结识萧何。在南郑驻地,韩信以为自己不会受到重用,便趁着夜色连夜逃走了。萧何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来不及报告刘邦,就立即跳上战马,连追了两天,才把韩信给追了回来。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还骂萧何是小题大做。经过萧何再三举荐,刘邦才同意拜韩信为大将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以说是萧何成就了韩信。才有后来的背水一战,四面楚歌……

网友职场分享会说:

韩信(?~公元前196 年),淮阴(今江苏清江东南)人,汉初杰出的军事家。他深知兵法之道,常能以创造性的战略战术致胜,为后世兵家所推崇。韩信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不能为官,又不懂生财之道,常寄人篱下,过着乞食的生活,被许多人看不起。他曾受人胯下之辱而不与计较。项梁渡淮河时,韩信投奔了楚军。项梁死后,他又成为项羽部下,为郎中。他曾数次进言献策,但官卑言轻,均未被项羽采纳。韩信感到不得志,便离楚投汉,起先也未受到重用,后与汉丞相萧何相识。萧何对他的军事才能颇为赏识,但萧何向刘邦几次推荐韩信,都被刘邦拒绝。韩信见此极为失望,感到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便不辞而别。萧何听说,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急忙去追赶,终于劝说韩信返回。刘邦见西进途中部下将士逃亡数十人,萧何不追,偏偏追赶曾受胯下之辱,毫无志气的韩信,甚为惊怪。萧何对刘邦说:“诸将易得耳,至如(韩)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韩)信;必欲争天下,非(韩)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①张良也极力推荐韩信,刘邦这才下决心重用韩信,择吉日,亲自斋戒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向刘邦分析形势说:“项王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主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刘邦大喜,自认得韩信过晚。汉高祖元年八月,刘邦乘项羽忙于与田荣交战,无暇西顾之机,命韩信领兵东进,留萧何留守巴蜀,为前方筹集粮草器械,补充兵源。韩信出奇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奇袭关中。章邯仓促应战,先败于陈仓,再败于好峙(今陕西乾县东),在壤乡(今陕西武功东南)又被汉军击破与司马欣、董翳的联军,不得不退守雍都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军又分兵攻取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北地(郡治在今甘肃镇原东北)、上郡(郡治在今陕西榆林南),迫降司马欣、董翳,斩去章邯的左右膀。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 年)六月,汉军终于攻破废丘城,章邯自杀。至此,三秦之战以刘邦的胜利告终。刘邦实现了预期战略目的,占据了“形胜甲于天下”的关中之地,为继续东进奠定了基础。以上是整个事情的概述。事实证明萧何有识才之能,刘邦当初虽没有采纳,但其最终能听善言,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给我们的启示是:举荐良才,唯才是用,事业就有可能做的更好,更远!我们会持续更新更多前人经验及教诲,从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喜欢请关注我们头条号:辛勤立业!

网友迷谷历史说:

当时秦朝暴政弄得百姓民不聊生。秦二世昏庸无道,勾结太监赵高祸乱朝纲。在政治上、民生上、经济上毫无建树。国家一天不如一天。最终复辟之野火如春草般燃烧。当时的6个国家又开始了复辟浪潮。起义军遍地生根发芽。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喊出了嘹亮的革命口号。最终秦朝末年出现了混战的局面。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在巨鹿决一死战大败秦军。从此秦朝一蹶不振。话说刘邦也带领自己的军队率先攻入函谷关占领了秦都咸阳。但忌惮于项羽的势力,所以在谋臣的建议之下。他暂且退出了咸阳,拜项羽为关中王。项羽此人有勇无谋,而且不听他人之言。一意孤行冲入咸阳烧杀掳掠,又将宏伟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老百姓纷纷托唾骂项羽。最终在一片骂声中,项羽在劫掠了大量的美女和财宝之后退出了咸阳。原来项羽此人是楚国的贵族。当时趁着天下大乱并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反抗无道暴秦,秦朝灭亡之后,因为阶级的制约和局限,项羽根本不可能为广大的农民和百姓撑腰做主。所以退出咸阳后的项羽又回到了楚国,并把楚怀王作为傀儡皇帝,而他则掌握了兵权。最后他干脆把傀儡皇帝杀了自己当霸王,并且效仿周天子遵循古制开始分封各路诸侯。而刘邦责备项羽成为了汉王。在他所分封的18个封地中,刘邦的封地最贫瘠也最小。周围还有忠于项羽的藩王包围着他,无奈自己兵力有限。但刘邦足智多谋还喜欢招贤纳士,所以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奔到刘邦的帐下为他效力。韩信之前在项羽账下不受重用,所以要投奔其他诸侯,但无一不是到一处就碰一鼻子灰,这让他大为恼火。他曾经为项羽多次献上良策,但都未被项羽采纳。一次他在郑王帐下做事,不小心犯罪被抓,在即将行刑的时候被汉王的部下夏侯婴所救。就这样他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刘邦身边。起初他只是汉王军中的一个运粮官。但他将工作办的井井有条得到了上级的重视。渐渐的进入到了萧何的视野。在经过一番彻夜长谈和对韩信的一番考察之后。韩信的才华被萧何发现。并推荐给了刘邦。但刘邦起初并没有重用韩信,他觉得自然只会耍嘴皮子。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才能。更不能将宝贵的军队交给他指挥。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不过在萧何的一再举荐之下,刘邦无奈只能看在萧何的面子上给韩信一官半职,但都没有什么实权。最后封他做大将军。韩信心高气傲,听说刘邦才给自己封了个小官,所以内心非常不满,趁着月黑风高时。他悄悄地从林中溜走了。说也奇怪,或许是天助大汉。正当韩信逃跑没多久就被萧何就发现了。得知此事后的萧何着急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他思来想去这样一个如此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能为大汉效力,实在是太可惜了。更严重的是韩信如果跑到别处为他人效力会为自己留下后患对大汉不利。没有多想,萧何立刻上路追赶张良。当时刘邦帐下逃跑的风气十分严重。许多市民偷偷的开小差溜回了老家。这让刘邦一筹莫展。突然有人向他报告自己的丞相也跑了。这对刘邦来说无异于晴空霹雳。两天之后萧何终于追赶到了韩信并把它带回来大营。并再次引荐给刘邦。并对刘邦引荐韩信是有这般那般的才能。想夺天下必先重用韩信。刘邦无奈只好拜韩信为大将军,并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韩信。上任后的韩信为汉王东征西讨接连取得胜利。这也让刘邦吃了一颗定心丸。证明了韩信确实是一个人才。后悔当初没能早点重用他。那么我们从萧何月下追韩信能够看出什么问题呢?他留给我们的启示又有哪些?笔者认为:从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我们可以发现刘邦此人是一个知人善任并且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韩信之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运粮官,而跟随他的萧何也在一个小地方做7品芝麻官,而众所周知的韩信最早也只不过是一个保镖侍卫。除了这些人外,在刘邦身旁鞍前马后的大多是一些起初默默无闻的人。但他们的才能都被刘邦发现进而为自己所用。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刘邦是一个十足的谋略家。他的眼界和胸怀是项羽无法与他比拟的。反观项羽,他虽然武力高强又是古代著名的大力士。有着一腔热血和万夫不挡的勇气。但也造就了他恃才傲物,狂妄不羁的性格特征。如此一来许多为其效力的人才逐渐从他身边流失。这也是为什么项羽最终兵败身亡,而刘邦可以开创大汉基业一统天下的缘故所在。其次,我们可以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得到一个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要你有才能,只要你能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那么你的这种才能是不会被埋没的,终究会被人发现。而你的政治抱负和个人能力也将得到很好的发展。你的梦想也会实现。这给当代人的其实更多的是鼓励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个人才能和价值,这样可以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虽然有才能也为大汉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最终惨死于宫中还被灭了三族。这告诫后人一定不要以功劳自居。应该懂得守谦退之节。不论处于何时何地都要秉持着一颗谦虚的心。这样才能走的更加长远。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283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