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菜更安全、更健康?(有机菜到底好不好)

原创 野人  2023-06-21 18:40  阅读 15 次

网友丁香医生说:

真相 1:有机食品未必更安全

有机食品同样会使用农药 !!!有机食品确实「不能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不代表它不使用农药,只是它用的是「有机农药」,比如天然除虫菌素、鱼藤酮类等;还有一些矿物来源的杀真菌剂、杀虫剂等,如石灰水、波尔多液等 。尽管跟人工合成农药来源不同,但它们同样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残留,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吃下去,对身体同样可能有安全风险。另外,有机化肥有重金属和病菌污染的风险。有机蔬果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而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动物排泄物代替。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动物牲畜体内都有病菌和重金属,会随着粪便排出,用这些肥料种植出来的蔬果,就可能沾染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可能引发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

所以,有机食品并不一定更安全,关键在种植是否规范。只要规范种植,常规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安全的。

真相 2:有机食品未必更健康

在一般人眼里,有机食品也代表了健康食品。但事实是,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从营养质量角度比较,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间没有差异 。

网友我是云无心说:

“有机种植”是在种植过程中实施了诸多限制的生产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不使用合成农药,所以理论上有毒有害的农药残留会更少。有机种植对于土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也就要更小。这也就是有机行业强调其产品“更安全”的主要理由。不过,不允许使用化学肥料,也就不得不使用生物肥料或者堆肥。堆肥过程中温暖湿润,也是致病细菌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有研究发现,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在堆肥施用4个月之后,可能依然存在。蔬菜水果上可能沾染上这些细菌,而通常的清洗虽然能够减少,但并不能有效地去除。如果认为有机蔬菜“更安全”就不充分加热以“保持营养”,也就可能中招。比如2006年9月,美国因为菠菜被大肠杆菌污染,造成了183人感染,其中95人住院,1人死亡。而2013年5月的有机石榴事故,导致了165人感染甲肝,其中69人住院。营养方面,发表过大量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营养成分的比较,根据汇总这些数据而进行的荟萃分析。总体而言,大多数营养成分在两种种植方式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有一些指标有统计意义上的不同,但也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差别。这种差别,对于蔬菜的营养价值影响很小,而有一些指标的差异甚至不能说是高了好还是低了好。所以,关于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差别,学术界的共识是:只要是合格的产品,二者都可以安全食用,营养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有机生产的理念是对环境更为友好,不过考虑到有机种植的效率更低,为了种出同样数量的蔬菜,就需要更多的资源,那么在更大的维度上,有机生产是不是真的对环境更为友好,也就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

网友萌萌哒女汉子121说:

 1、有机蔬菜的营养成份高,矿物含量比一般蔬菜要高很多,常吃有机蔬菜能改善体质。  2、有机蔬菜不施有毒的化肥、农约和催熟添加剂等,常吃有机蔬菜,可减少吃入污染的机会,同时可减少病变的机会。  3、有机蔬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品高出200%,而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  4、如果食用一般的蔬菜,里面含的农药长期累积在人体,可能会导致肝的病变,但有机蔬菜里是不含化学肥料和农药,对人体比较健康、安全。

网友徐维盛说:

所谓有机菜,是标榜不用化肥农药,整理的比较干净,包装较好的一类蔬菜,那其营养价值是否就较高呢?有机蔬菜的价格一般较贵,适合于收入较高的小白领,量小,回家也比较好整理。除却安全性考虑,在营养素含量方面,与普通蔬菜并无太大区别,当然这要除去特殊土壤栽培种植的蔬菜,经过配方处理的土壤,可能会使得蔬菜中某一类或几类营养素含量明显增加,这在我们日常检测中遇到过。居家过日子,菜市场的新鲜蔬菜就很好。只要回家认真清洗,合理烹调,做到减油减盐,搭配适度运动,都可以享受健康生活,大可不必纠结于有机蔬菜。

网友用户59110135552说:

大家都知道有机产品好,不仅更安全健康,还保护了所在地的土壤和生态环境。可是综合成本较高,价格比普通产品贵上不少,却让很多人止步。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消费者经过体验、学习和慎重考虑后,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坚定地选择有机产品。嘟嘟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用心的消费者。嘟嘟除了是一位资深的有机产品消费者外,还有好几个身份。在做全职妈妈前,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她曾在学校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现在她是养育2位孩子的妈妈和有机纺织品平台的联合创办人。前不久对她的采访中,我想请教的问题很多,关于有机生活、育儿、还有小众的有机纺织品,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些不同侧面互相关联,离不开她的一句话“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与有机产品结缘西西: 您开始购买有机食品的经历是怎样的?嘟嘟: 09年孩子两岁的时候,小区里有个华德福幼儿园正好在做“试园”活动。印象特别深刻,饭菜是收费的,并且告诉我们菜是从哪个农场订的,和别的幼儿园不一样。那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出现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开始了第一次订有机菜。以前都是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与此同时,我开始搜集一些资讯和书籍,“转基因”、“反式脂肪”和“添加剂”这些词一个个地冒了出来。当时有两本书印象最深刻,一本是曾经的日本添加剂之父写的《食品真相大揭秘》,讲述现代食品行业添加剂过量的问题。另一本是《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说明了膳食与癌症的关联性,我以前是做研究工作,对这本书的论证方法比较认同。这时候在网上搜到张映辉老师的博客,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对自然简单生活的理念特别认同。一边跟着博客里的信息购买,比如洗衣服的无患子、刷碗的茶籽粉、烹饪的喜马拉雅粉盐等;一边跟着博客里的食谱制作,自己发面呀、做面包什么的;同期在大量阅读相关资讯。一边学习一边行动,这是个学与做相交互、螺旋上升的过程。如果光看资讯不行动是没有用的。△ 自己做的饼干△饼干的配料: 有机牛奶、有机蔬菜粉、有机酵母、有机苏打粉、有机黑芝麻西西: 家里有没有唱反调的声音?嘟嘟: 有啊,我爸爸很反对。记得那时候有机蔬菜是10元/斤,比菜市场贵不少。可能是我主意比较正吧,而且经济独立,我就坚持购买有机蔬菜。一周订购两次的频率,一次从天福园农场订、一次从德润屋订。吃了一段时间后,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有效果,感觉不怎么生病了,而且有机食材确实味道好,特别是有些品种味道跟普通菜差别很明显。家人就再没有强烈反对。△一家六口(四大两小)半周的菜量西西: 面对市面上缤纷的有机食品,如何选择?嘟嘟: 蔬菜和水果我倾向选择小农生产的,不追求有机认证。蔬菜一定要选本地的,食在当地、食在当季。不仅是环保的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这样吃肯定是最恰当的。都是小农生产的,如何鉴别呢?我觉得需要有人带入门。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已经有了”有机”农夫市集,可以去市集上逛(广东地区的可以在沃土工坊购买)。市集上的农户已经由市集组织人员考察过的,相对会更靠谱。入门之后,就要靠自己多问了,直接向农场主了解是最好的方式。生态农场一般是开放的,农场主都会欢迎客户预约后去拜访。多与农场交流,只有这样双方对”有机”的认识,对农场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样服务的认识,才能趋同。CSA农场的早期形态,就是要求会员每年去劳动,在劳动中共建一个理念相同的社区,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个最为简单的买卖关系中。一旦选择了一个农场,要继续信任地去学习和提问,而不是怀疑地质问和验证。一旦交流后发现有问题,应该明确地交流并且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质疑。如果每一个农场的用户都这样做,农场就会走向良性发展。除了蔬菜和水果,我买的食用油一定会选择大厂家、有机认证的产品,因为它属于深加工产品,小作坊的加工方法和卫生条件等等可能达不到一定的要求。零食方面,我并没有达到全部自己做,因此会买一些进口的有机零食。西西: 其他方面会随之改变吗?嘟嘟: 会。随着不断地深入,不仅是吃的方面,在生活中其他方面自然地做出了改变。洗涤产品,我们将洗碗的“柠檬妈妈”换成了“茶籽粉”。洗衣服选生态洗衣液。卫生纸选择天然无漂白的“泉林本色”。服装,贴身的衣服选择有机纺织品,从内衣开始尝试,近3年将家人所有的贴身衣服都替换了。现在再穿回以前的衣服发现不太舒服。西西: 几年的健康消费,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嘟嘟: 首先,全家人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很少生病。其次,09年以来食品安全危机挺多的,焦虑的氛围在社会上蔓延得很厉害。但是对于我们家来说,因为自己在食物上的选择是健康的,没受什么影响,心态比较稳定。还有,大家对物质的欲望都挺强烈的,但这几年的生活方式选择,促使自己开始追求更本质的东西。以衣服举例,随着对材质要求提高(最好选有机纺织品),发现选择范围很少,干脆就很少买。衣服穿得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跟身材有关。所以我会关注健身,身材好的话穿什么衣服都好看。少了消费以后,生活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感觉更轻松了。外出就餐VS在家做饭西西: 购买有机食材回家做饭固然好,但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人们会大量外出就餐,回家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少,您怎么看?嘟嘟: 在没有生孩子前,我们也喜欢在外就餐。那时候刚从国外回到北京,看到哪个餐厅评价好就去哪吃,追求口味上的刺激。有了孩子以后还是会定期出去吃饭。没有意识到餐馆里的饭怎么样,因为和超市买的东西做出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家里做出来的口味又不如餐馆。慢慢地,自从订了有机菜开始到米、面、油等整体都换掉,初期其实没太大感觉,但吃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就很明显了,外面吃什么都不香。因为食材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方法做出来的味道也完全不同。慢慢地,这种口味上的区别,另外面的饭菜变得不太有吸引力了。有时候家里饭吃腻了,出去换换口味,可出去一次失望一次,自然而然,我们减少了出去吃饭的频率。△ 家里的晚餐:山药排骨汤、烤三文鱼、蛤蜊意面、蔬菜沙拉西西:完全避免外出吃饭比较难,比如朋友聚会、工作餐,怎么面对呢?嘟嘟:我有一个阶段特别纠结。在最疯狂地阅读了相关方面的信息时,明确知道外面餐馆存在哪些问题,可是又无法完全避免出去吃,人很纠结。我是逐渐地把心态调整过来的,既然做不到百分百不在外面吃,那么出去吃的时候就选好一点的餐馆,然后心态放平和一点,偶尔吃一顿也不会有大碍。所以,不会为这种事和家里人不高兴了。我觉得能把握90%的方面就很好了,假如做不到又太纠结,会让自己过得很紧,然后也让身边的人很累。比如我多次劝说先生上班带饭,他不愿意。一是公司没有这个氛围,二是他喜欢中午时出去走走。所以,我也没有再试图去改变他,因为在家里这么多年的饮食习惯,他在外面吃饭时很有选择,比如会吃小米粥、玉米面等粗粮的东西呀,少大鱼大肉。说到家庭聚会,最近这2、3年开始尝试另一种方式,几个家庭聚会时,每家出几个菜或者以一家为主,其他家为辅。这些年聚会很多,大多数都在家里。这样就解决了一部分在外吃饭的难题。西西:在家做饭会花费很多精力、时间,在家聚会更容易让人手忙脚乱,这时候怎么办?嘟嘟: 我的原则是在经济允许范围内,能够外包出去一些家务是最好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全自己做很累,疲惫导致的心情不好,对家庭并不好。所以,我们平时和聚会时,会请阿姨帮忙。我们请的阿姨擅长做面食,帮我们提前做出一些馄饨呀、水饺呀,速冻起来,没精力做饭时拿出来吃,很方便。西西:对回家做饭比较挠头的朋友,还有什么经验分享吗?嘟嘟:我相信假如行动,总是有收获的。分享一些心得:一、 我在家里准备了一到两周量的速冻食品,请人帮忙做或自己做,这可以解决部分早餐、晚餐和周末不定时吃饭的问题。二、 如果能在家附近找到个中意的家政服务人员,会让自己轻松很多。像聚会的时候,假如没有人帮忙,会感觉特别累。有帮手的话,我们就会选择在家里吃,主人和客人都感觉轻松。三、 我们选了几家食材感觉还可以的餐厅,偶尔需要出去吃的话,会选在这几家。四、 重要的一点是,慢慢地影响你周围亲密的朋友,他们都接受你这种生活方式,大家互相辅助,一起订菜、一起团购好食材,有助于将这种自然生活的方式坚持下去。现在我们经常聚会的朋友,对食材的要求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很放心。而且各家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每次聚会就可以吃到不一样的东西,丰富了口味。五、 在家做饭一定要口味丰富,我经常去找好的食材,像非常好的咖喱、豆制品,味觉上是一种享受。并且经常会换换口味,意大利面呀、比萨呀,中西餐结合。食物的种类丰富起来,就更不愿意在外面吃饭了。说到底,我觉得这是个技术问题,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然后对应找解决方案,需要哪些资源列出来,人也好、钱也好、其他的帮助也好,一一找方法解决。我知道有些朋友尝试订几次有机蔬菜后就放弃了,我建议可以坚持2个月下来看一看,这时候味觉能体验出在家做饭和外出就餐的食材差异,那么其他问题就有决心解决了。育儿的自我修炼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177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