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彦卿的三个女儿为何都能嫁给皇帝?(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叫什么名字)

原创 野人  2023-07-03 09:25  阅读 13 次

网友史说新传说:

先来说一下符彦卿本人的简历。符彦卿(公元897年-975年),字冠侯,陈州宛丘(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人。五代至北宋之初,堪称人臣之贵极者。王称说他“近代贵盛,无以为比”,其父符存审,曾担任后唐宣武军节度,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兼中书令。据说,符彦卿在少年时代就勇谋过人,善于带兵打仗。因排行老四,在军中也有“符第四”之称。符本人也在后唐官至州刺史;在后晋升为节度,封国公;在后汉加中书令,授三公;到了后周太祖即位的时候,符彦卿更是被封为淮阳王,不久就又“以彦卿为大名尹、天雄军节度,进封卫王”。天雄军就是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时期河朔三镇中的魏博镇,在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更名魏博曰天雄军”。到了周世宗柴荣时,又拜符彦卿为守太傅,改封魏王。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又加守太尉之衔。在入宋之后,符彦卿依旧手握节械,位高望隆,盘踞在经营了十几年的天雄军。再说到了宋朝之后,皇帝对前朝旧臣的态度。宋太祖赵匡胤兵变而登上九五之位,符彦卿等一批先朝旧臣,与时进退而成为佐命元老。赵匡胤与赵普也是合谋制定了一批政策来笼络他们。作为符彦卿,他出身于武将世家,祖父三代封王,本人在对辽的战争中更是战功赫赫。而作为武将出身的前朝“魏王”,他在大宋政权的君主面前肯定会不自安。于是,赵匡胤对符氏加官晋爵,赏赐丰厚,恩宠不替。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刚登位,符彦卿即从大名上表乞呼名,赵匡胤不许,旋加太师。这在后周旧臣中,唯他一人于宋历三公三师。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二月,符彦卿自天雄军来朝,赵匡胤赐其袭衣、玉带,又按唐赐功臣字之制,赐他“崇仁昭德宣忠保正”八字。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正月,赐符彦卿等十二人名马,“令自择取之”,对其贪浊枉法行为也一味迁就。但也正是因为符本人功名官爵之显、有谋善战,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对他倍加猜疑和防范。在厚待他的同时,是想方设法对其在握之权进行限制和消减,架空其地方行政权力,开创宋朝京官知县事的先例。对其统军之权,有人弹劾节度使符彦卿多行不法,赵匡胤也是借机大做文章,罢其节度之职,真正收回兵权于赵家,符彦卿悠游终老。符彦卿的三个女儿。由于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周世宗和宋太宗,因此拥有皇亲国戚的身份更使符彦卿成为五代宋初之际的一个重要人物。《东都事略》便称符氏一族“近代贵盛,无与为比”。据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胡坤发表在《宋史研究论丛》2005年一篇《符氏家族与宋初政治》文中分析认为“符氏一门事后周、北宋两代,竟出了三位皇后(其中,宋太宗的符后是在太宗即位之后追封的)。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也决不能简单的将之归结为符氏之女的“和惠而明决”。在五代“帅强则叛上”的时代,这种军事实力派之间的联姻,本身就有着浓烈的政治色彩。”先说宣懿皇后符氏(大)。据记载,大符氏最早是嫁给大将军李守贞之子李崇训的,在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李氏父子趁着后汉隐帝刘承祐即位之际造反,枢密使郭威负责平叛,乱军之中,李氏父子败亡,而大符氏却泰然处之,后被郭威送至符彦卿处。后大符氏拜郭威为义父。这件事也引起了郭威的养子柴荣(后来的周世宗)对大符氏的注意,于是在柴荣的原配刘夫人被杀之后,大符氏被纳为继室。柴荣即位后,是为周世宗,册封符氏为皇后,即宣懿皇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2月13日,郭威推翻后汉即位,国号周,史称周太祖。即位的当月,就大封功臣,符彦卿更是从魏国公进封为淮阳王。未过多久“即以彦卿为大名尹、天雄军节度,进封卫王‘’。可以看出,周太祖郭威为柴荣聘符氏女完全是因为夺取皇权的需要,是一桩典型的政治婚姻。当时,符彦卿所拥有的军事实力自然让郭威不能小觑,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他希望自己在代汉过程中能够得到符彦卿的支持,而这种婚姻关系也正是为了巩固这种联盟。再说宣慈皇后符氏(小)据记载,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大符皇后病逝后,大符皇后之妹就成为了柴荣的继室。然而,周世宗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伐燕之后,病情日渐沉重。据《资治通鉴》记载,立小符后是在“(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六月初九〕,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但仅过十天,柴荣就病逝了,幼子柴宗训即位,尊符皇后为太后。对此,胡坤在《符氏家族与宋初政治》中分析认为,周世宗在临死前的几天立宣懿符皇后的妹妹为皇后,“就是想借重符彦卿的军事实力与威望来保证自己七岁的儿子宗训统治地位的稳固”。但让柴荣始料未及的是,他撤换掉时任点检张永德,亲手提拔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成为又一个新王朝的缔造者。对此,文章分析认为“宋太祖的黄袍加身,并不是仅仅一个“陈桥兵变”就可以做到的,他是经过了精心地准备与周密地策划的。其中,为他的弟弟赵光义聘符氏(懿德符皇后)就是这个计划中重要的一环。”最后说一下懿德符皇后。根据《宋史》记载,“懿德符皇后……魏王彦卿第六女也。周显德中,归太宗。”也就是说,在后周显德年间,这位符氏嫁给了赵光义为继室。”宋太祖肯定也是十分清醒地看到符彦卿在自己黄袍加身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用婚姻的方式来达成政治上的联盟,这种方法无疑是有效的。同时,让太宗与符氏结亲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让太祖看重,那就是通过和符氏结亲,使赵家和后周皇室攀上了亲戚,这样就能消饵世宗对自己的怀疑。“胡坤的这一分析不无道理。整体来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符彦卿作为重要的地方割据势力,自然成为了各支政治势力所倚重和拉拢的对象。不管是周太祖为周世宗聘大、小符氏,还是宋太祖为宋太宗聘符氏,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夺取政权做准备的。

网友沅汰说:

北宋太师符彦卿一生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寿至七十八岁而善终,而且有三个做皇后的女儿,甚至比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的独孤信更胜一筹。符彦卿的父亲是五代时期后唐名将、宣武军节度使符存审。符彦卿最早随父亲追随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死后符彦卿曾随归德军节度使在嘉山大败契丹使后唐收复定州,因此而立功。后晋时期出帝石重贵很看重符彦卿,授以河阳三城节度使,使他出镇河阳三城。河阳三城节度使可以辖制现在黄河故道以北、太行以南、浚县以西及黄河南岸孟津、荥阳县的汜水、广武两镇等地。当契丹大举南侵时符彦卿杀得契丹大败,从此在契丹留有威名。但从此后晋皇帝石重贵对符彦卿起了疑心。后晋灭亡后,符彦卿投了契丹辽国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让符彦卿回中原镇压盗寇。刘知远建立后汉,符彦卿入朝觐见。后汉授符彦卿为泰宁军节度使、中书令,拜魏公。后汉隐帝刘承祐诛杀权臣,引发了天雄军节度使、邺都留守郭威的叛乱。郭威建立了后周,后称为后周太祖。符彦卿被授为天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拜卫王。郭威因为全家被后汉隐帝所杀,没有子嗣,由妻侄柴荣继承了后周的皇位。柴荣的第一位皇后就是符彦卿的女儿。柴荣元配妻子被后汉隐帝所杀,符彦卿长女的先夫因反叛而自杀,于是柴荣娶符氏为继室,继位后立符氏为皇后,后谥号称为“宣懿皇后”。世宗柴荣和宣懿皇后很恩爱,宣懿皇后病逝后柴荣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就在柴荣病死前十天,立了符彦卿的另一个女儿为皇后。之前的宣懿皇后又被称为大符皇后,再立的符氏被称为小符皇后。柴荣去世后小符皇后成为符太后,只有二十八岁。继位的小皇帝柴宗训是大符皇后的儿子。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后周帝位,这时符彦卿镇守河朔三镇的魏博,仍然是天雄军节度使,拜魏王。但是符彦卿没有为了女儿和外孙公然和赵匡胤对抗。一是因为之前任殿前司都点检的赵匡胤势力过大,作为地方势力的符彦卿难以匹敌;二是因为符彦卿还有个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夫妇感情很好;三是因为赵匡胤尊重优待符太后和退位的柴宗训。赵光义做了皇帝以后追谥妻子符氏为懿德皇后。后周的小符皇后死后也被追谥为宣慈皇后。独孤信的三个女儿中两个是追谥的皇后,只有小女儿隋文献皇后是生前真的做了皇后。符彦卿的三个女儿中,世宗柴荣的大符皇后和小符皇后都是生前做皇后,嫁给赵光义的懿德皇后是死后被追谥的。

网友历史百家争鸣说:

说到符彦卿,可能大家没有多少了解,不过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岳父之一,因为他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而且还当上了皇后,他两个女儿是周世宗柴荣的皇后,一个女儿是赵光义的皇后。那符彦卿有何本事,为何自己的女儿都能嫁给皇帝?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符彦卿身份地位的显著,他是当时后周的名将,在与辽国的交战中屡立战功,而且他在柴荣即位时,替柴荣抵挡住了北汉、契丹联军,帮助柴荣稳固了政权。通常来说,皇后之位的人选大多是出于政治目的,柴荣为了拉拢符彦卿把他的女儿封为皇后,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再者虎父无犬女,符彦卿的女儿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柴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是要联合军方的实力派,联姻是最好的手段。所以说,符彦卿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的女儿能成为柴荣的皇后,要是平民家庭是绝不可能有如此殊遇。符彦卿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赵光义,但当时赵光义并不是皇帝,只是后周的一个将领,而且符彦卿女儿的皇后之号还是追封的,赵光义当皇帝时她已经死了。而赵光义能娶符彦卿的女儿,很大可能是因为他哥哥赵匡胤的面子,他哥是当时后周的名将,符彦卿嫁女儿肯定是要门当户对的,正好赵光义需要娶妻,符彦卿可能为了交好赵匡胤,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光义。符彦卿的女儿能够成为皇后,并不是因为她们足够优秀,而是她们的父亲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没有符彦卿的地位,就没有她们的地位。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网友文史砖家说:

作为五代宋初最成功的武将,符彦卿出身将门世家,兄弟9人个个有出息,其中有7位官至节度使,其父则是唐末五代名将符存审(李克用养子,又称李存审)。据史书记载,符彦卿自幼便随父兄征战沙场,年仅13岁便以骁勇果敢、善骑射闻名于世。后唐庄宗李存勖因为欣赏符彦卿,还在担任晋王的时候,便将其召为贴身侍卫,特许他自由出入寝宫。后唐建立后,符彦卿被进拜为散员指挥使,依旧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同光四年(926年),大将李嗣源在魏州发动叛乱,亲军大将郭从谦为响应他,便在洛阳发动兵变,纠集士兵围攻李存勖。混战当中,李存勖身边的侍卫大多逃走,仅有符彦卿等十几个人在抵抗。然而没过多久,李存勖便被流箭射死,符彦卿等人见大势已去,便匆匆焚烧皇帝的遗体,然后痛哭而去。等到李嗣源称帝后,因为欣赏符彦卿的武勇忠诚,便将他召回朝廷,并派他率军征讨义武节度使王都。符彦卿不辱使命,不仅攻克定州,迫使王都举家自焚,而且还大破契丹援军于嘉山,战绩十分辉煌。战后,符彦卿因功出任耀州团练使,奉命招抚党项部落。李嗣源驾崩后,符彦卿又侍奉愍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担任庆州刺史、易州刺史。后晋创建后,符彦卿继续得到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的重用。尤其是石重贵,因在太原时便跟符彦卿关系要好,所以刚登上皇位,便提拔好友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石重贵称帝后,对契丹采取敌对态度,由此导致双方兵连祸结,直到后晋被契丹所灭(契丹灭后晋后,改国号为辽)。在此期间,符彦卿多次率军击败契丹,其中阳城之战让他名满天下。开运二年(945年)二月,大将杜重威(石敬瑭的妹夫)、李守贞率晋军主力北伐,结果在幽州遭遇契丹10万精骑的攻击,被迫撤至阳城自守。由于营地没有水源,士兵及战马都饥渴难耐,如果不及时突围,后果难以想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甘心坐以待毙的符彦卿在主帅拒绝出战的情况下,率军主动突击,趁大风扬沙天气猛击契丹军尾,仅用少量兵力便击溃契丹大军。此役,契丹大败亏输,被晋军砍杀、自我践踏而死者难以计数,丢下的兵器甲冑、旗仗数以万计,国主耶律德光因害怕被杀,骑着骆驼狂奔数百里才敢停歇。经此一战,契丹对符彦卿畏之如虎,以至于此后遇上马匹生病不饮不嚼,辽军都会惊呼,怀疑是否符彦卿在作怪(“辽人自阳城之败,尤畏彦卿,或马病不饮龁,必唾而咒曰:“此中岂有符王邪?”见《宋史·卷二百五十一》)。符彦卿虽然立下奇功,但因遭主帅的嫉恨、诬陷,战后竟然被贬官到荆州口。后晋被辽灭亡后,耶律德光派人抓获符彦卿,但最终因为欣赏他的忠诚,将他释放并进拜他为武宁节度使。等到辽军被中原军民驱逐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举兵南下,创建后汉。后汉时期,符彦卿备受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的器重,先后出任泰宁节度使、平卢军节度使,进拜守太保、封魏国公,地位极高,权势极大。等到郭威弑君篡位、建立后周帝国后,因为优宠符彦卿,便进拜他为淮阳王,不久又进封为卫王,并让其担任大名尹、天雄军节度使节度。在此期间,郭威的养子柴荣娶符彦卿的长女为妻(大符皇后),所以等到周世宗即位后,符彦卿便名正言顺地当上国丈。周世宗在位期间,符彦卿因跟随皇帝征讨北汉有大功,被进拜为太傅,进封魏王。大符皇后病逝后,符彦卿的次女被周世宗聘为继室,不久便被册立为皇后,俗称小符皇后。不仅如此,符彦卿的三女后来嫁给宋太宗赵光义为正妻,虽然在赵光义登基前病逝,但最终还是捞到皇后的封号(懿德皇后)。由此,符彦卿的三个女儿都成了皇后,实在无比荣耀。柴荣驾崩,长子柴宗训(后周恭帝)即位,小符皇后垂帘听政,加封父亲符彦卿为守太尉。次年(960年)初,禁军主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登基后,对符彦卿尊重有加,让他留任原职的同时,加守太师的官职。不仅如此,宋太祖在解除各地藩帅的军权后,唯独想让符彦卿掌握重兵,亏得宰相赵普屡次劝阻才作罢,由此可见宋太祖对符彦卿的器重。宋朝开国9年后,符彦卿改任凤翔节度使,途径洛阳时因病滞留多日,因此遭遇御史弹劾而去职。此后,符彦卿便留居洛阳,虽然每天都跟宾客们谈笑风声,但从不谈论国家大事、夸耀战功,以此消除了朝廷的猜忌。开宝八年(975年)六月,符彦卿寿终正寝,终年77岁。符彦卿一生历事6朝13帝,出将入相、高寿而终,先后3次封王,3个女儿都成为皇后,堪称五代人生最成功的武将。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

本文地址:https://www.yerenwz.com/187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野人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