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XqP秋平说:
母亲活到97岁。说养生,说营养,说运动,这些在我母亲身上体现不出。唯一解释通的,就是遗传基因。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天家里腌两大坛子咸菜,一家四口咸菜伴饭(父亲不在家吃)。那时没有冰箱,别说隔夜菜,隔夜饭,有时放上好几天,菜和饭起毛起涟了,母亲舍不得浪费的。我们姐弟不吃,母亲毫不犹豫吃的津津有味。母亲不爱运动,60岁以后基本窝在家里,邻居喜欢和母亲叨叨,张家长李家短。偶尔和老太太们打打小麻将。菜场买菜就是最大运动量了。母亲是慢性子,天塌下来也不急躁。中午吃饭的碗筷可以放到晚上去洗。一件衣服搓十来分钟。一餐饭吃上半小时。母亲五十多岁开始抽烟,店里最便宜的劣质烟,一天一包。后2O年生活条件好了,母亲还是改变不了俭省的生活习惯。孝敬她好香烟,自己舍不得抽,最后生霉扔掉了。基因好,性子平缓,不过度运动,这才是长寿的秘诀。
网友幸福老人第10说:
我今年86岁了,还没有看到老天爷要回收迹象。小时候想能活到50——60岁就行啦,现在多吃多沾几十年。一不小心进入耄耋之年。啥原因,衣食无忧,子女不操心,社会和皆,没有人来暗算。放心过日子。运动来,运动去就不会有什么长寿。更可喜地是社会上90来岁人多的很。国人寿命长短,是评价社会优、劣最有说服力指标,吹牛不行。
网友墨芯言说:
这几天,因给年逾八旬的老人查体,接触了几名大夫,其中一名老年病科室的医生说的话与题主的命题比较接近。该医生从医31年,一直在老年病科室,他说刚工作时服务的群体大多是60~70岁的,现在服务的群体大多是80~90岁的。总结高寿的原因一是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跟上了,人心舒畅了;二是人们注意养生和保健了;三是医疗条件改善了,一些预防性基础性病得到了控制;四是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网友蔡蔡侠说:
主要是感谢毛泽东时代处处成立的人民医院!且特别注重防患于未然的疫苗,我55岁,记得小时候吃疫苗宝塔塘,打预防针,看电影喷雾预防病且都是免费的!那时候经常听到老爸感慨,说(当年1960年底左右)现在的孩子生一个在一个,他说解放前的人生十个难存活一个,即使存活下来的孩子一到夏秋之交,活蹦乱跳的孩子拉几天肚子就没了。如此一算拉高了多少人均寿命!老爸自然终老于八十九岁,如果其活在当下有医保寿命还会长。
网友梁山寶樹堂xys说:
我妈妈今年89岁了,其长寿原因:首先,基因好,我外婆活到九十几岁,因皮肤溃疡慢性感染,我舅舅们不给她治,病了两个多月才去世的。农村人说老人活太久会“吃”下一代,我妈的大弟弟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后由于肝癌先于我外婆去世,所以两个小舅舅怕步老大的后尘,不想老人活太久。而我虽然是医生,但在农村算“外人”,辈份又低,做不了主,不然外婆活上百岁绝对没问题。我两个小舅舅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也算长寿了。“2014年,英国《自然》杂志研究发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原因在于,科学家发现线粒体的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只属于母系遗传。而线粒体拥有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只通过母系遗传。其次,我妈太勤劳,闲不住,老人家没事擦桌椅、楼梯;天天拖地板,今天拖楼下的,明天拖楼上的,如此循环往复……。只是在18年住我大弟弟那里摔伤后,可能有轻微的脑震荡,这两年才没干家务活,但是自己生活自理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