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戏论文史说:
用战争、灾难和动乱与农村住宅挂钩,其心、其意、其目的让人生疑。
农村住宅是做什么用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是一个具有古老农耕文明的大国,三农在国家战略中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中国不到14亿人口,农村人口近9亿,这9亿人的根在哪里?毫无疑问在农村,在农村的那片生养的住宅里。现在有些人动不动拿农民住宅的入居率说事,很关心了农民一把,我想问一句,什么叫无家可归,你把这个住宅拆掉,又没有好的安排,那就是无家可归了,那是人们精神家园的象征,9亿人的根基动了,精神家园动了,估计也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不保留农村住宅,就要有承担的社会经济基础
要并居,要城镇化,首先要具力求两个基础:1、农业项目的产业化支撑如果拆除农村住宅并居了,首先要解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不方便,农村的收入从哪里境收,如果农村在并居后,生活水平下降,一切都白谈了,所以经济收入的支撑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有当地的农业项目的产业化发展,这一基础,就全国来讲,很多地方达不到,有些地方连并居的房子都没有建立起来,就拆住宅,哪回来的底气,或是什么动机驱使?2、周围配套设施农民并居后,需要生存和生活,这些都要有周围重建相对应的配套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等社会功能设施,这需要财力支撑?有条件当然可以实施,如果没条件硬要创造条件的话,可能会违背经济规律。
对农民财富多少的误区
1、农民到底有多少财富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中国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以1000元,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财富分配差距很大,工薪阶层没有多少钱,而农民手里经过建立自家院落后,手里更没有几个钱。如果不保留农民住宅,势必要并居吧,原有劳动成果遭到损失,并居后要掏一笔钱补偿钱,而又没有增收,怎么办?农付养老金,上了60岁的人一月110元,如何生存?医疗虽然有新农合,但医药医疗费用虚高,能否先解决当地居民的免费医疗?2、农民是否占用太多宅基地要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民的宅基地,农民不同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生活单元就是一套楼房,生产(工作)单元在公司、企业或政府部门;而农民不同,农民的生活单元和生产单元是二合一的,需要有存放粮食、生产农具和其他生产资料,还需要专门的晒场,所以用城镇的楼房是不适用的,院落是历史选择。所以农民需要完整的“家园”,哪怕再简陋也能维持农民的基本生存,这和城市的高楼里的“单元房”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看来,农民是否占用了太多的宅基地,心中就有底了。总之,虽然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与保不保留住宅没有关系,更不是拿战争、灾难和动乱与农民住宅挂钩的籍口。
网友崔卫勤说:
保留农村住宅,用来作为战争和灾难的避难所意义重大。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吧,外面封村了不让出去,这时城市里的人可能就慌了,赶紧囤米面油蔬菜,但是农村就没有这么紧张。紧张什么呢?屋里放着几千斤小麦呢,还有五六百斤玉米,还有一袋谷子两袋稻子没打呢,院子里种的菜可以吃了,不用担心没菜吃,只要有水电关门一年饿不死,就是无聊。但是话说回来了,谁也不想遇到战争和灾难,躲在家里不是挨不挨饿的问题,光是外面带来的坏消息造成的恐惧,时间长了都会让人受不了。再来看美国#多州房东已取得驱逐令,2800万美国人恐流落街头#的新闻,你就知道保留农村住宅的意义了,城市待不下去,咱可以回农村老家呀,农村老家仍然是我们遮风挡雨的港湾!
网友有朝一日2132说:
保留农村的自有住房,意义非常的大,价值非常的重要。主要有三点:一是 必须留住自家的基业,留住自家的根。任凭 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坚决留住农村的住宅。二是 预防并提前准备好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发生。包括:流行性疾病、瘟疫;普遍性的严重自然灾害;人类战争甚至核战争;三是 人到暮年叶落归根,休闲养生农村最为适合,人类来自凡间,最终归于尘埃。
网友才思敏捷五龙女说:
我觉得农村的宅院,保留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虽然不在农村住,但是我们家里的小院里种了很多的水果树:有葡萄、柿子、石榴、无花果,还有满院子的香椿苗和几棵大的香椿树。清明节前夕,市场上的香椿买七八块钱1斤,我们可以不掏钱买,到自己家里摘点香椿就可以吃啦,自己家里的香椿是根本吃不完的,我们就把多余的香椿送给乡亲们或者城里的邻居们。节假日的时候,我们领着孩子回村里摘水果吃,可能是自己家里种的水果,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另外,我们村清明节这天还有一个大的集会,邻村和城里的人都往我们村赶,我们回到自己的家里总比在别人家里强。这次冠病的出现,才让我们意识到村里也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所以村里人都不会把自己的小院卖掉的。再说老年人去世以后,还希望在村里办丧事,如果没有了宅院,丧事就办不成了。村里的小院很重要,而且农村的空气很新鲜,也有浓郁的农村气息,孩子们特别喜欢回老家去玩,现在我们更喜欢我们家的宅院儿了。